为此,需要开采大量合适的石料,还要组织众多工人进行铺设和维护。港口的扩建也是亚历山大极为重视的项目。随着贸易的日益繁荣,原有的港口规模已无法满足需求。
新港口的建设不仅要扩大泊位数量,还要配备先进的装卸设备,以提高货物的吞吐效率。
污水处理系统的构建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当时,大多数城市对污水排放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环境恶劣,疾病频发。
但亚历山大深知其重要性,他不惜投入重金,设计并建造了一套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以保障城市居民的健康生活环境。
而在亚历山大庞大的雇佣体系中,还有一个极为庞大的群体尚未提及,那便是佃农。他们日复一日地在亚历山大城外广袤的田地里辛勤劳作,领取着固定的工资。
将各类雇佣人员综合起来看,仅仅在赞赞城及其周边地区,他所雇佣的人数便多得惊人,甚至连他自已都难以确切知晓具体数目。
经过粗略估计,这一数字大约在5万到6万人之间。即便抛开其他背景信息不谈,单看这个数字本身,就已然相当庞大。
从相关历史背景来看,这个数字甚至超越了帕夏·穆阿兹黄金时代赞赞城人口的巅峰数量。
当进一步计算他每月预计需要支付的薪资总额时,这个数字更是大得惊人。
亚历山大向来倾向于给工人们支付较为优厚的工资,平均下来,每月人均工资约为200罗帕尔。如此算来,他每月单单在这方面就需要支出1200万罗帕尔,一年的费用约为1.5亿罗帕尔……而这仅仅是为了维持赞赞城的正常运转。
倘若想要了解在亚历山大接管赞赞城之前,这笔支出有多么超乎想象,不妨看看这样一组数据:在他接管之前,整个城市每年的税收约为1000万罗帕尔!
由此可见,亚历山大为这座城市投入的资金,几乎是帕夏穆阿兹统治时期城市收入的15倍之多。
再举个例子,帕夏法扎,原本被视作最富有的帕夏之一,然而他每年的收入也不过与之前赞赞城一年的税收大致相当。
更为严峻的是,这还远远不是亚历山大全部的开支。
要知道,赞赞城并非亚历山大唯一的领地。像拉皮塔斯管辖的塞萨利,以及米德郡等地,同样是他的私人财产。这些地方由于自身无法产生足够的税收,因而也需要大量资金来维持运营。
除此之外,坎比西斯的城市贾贝尔和格莱涅的土地,也需要亚历山大提供助力以加快发展步伐。提比亚斯的众多饱受战争摧残的城市,更是打着救济与重建的旗号,仰仗亚历山大的支持。
毫不夸张地讲,亚历山大名下土地上的几乎所有行政人员、公务员以及驻军,其薪水都直接由他支付。参与当地众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大量工人,同样如此。
当把所有这些相关的辅助成本累加起来,亚历山大每年的运营费用缺口很快就达到了约3亿罗帕尔。
而在同一时期,他从土地上获取的税收,甚至连这一数额的十分之一都难以企及——大约3000万罗帕尔的税收,在整个财政计划中显得微不足道。
事实上,这一税收数额看上去实在太低,以至于有时亚历山大甚至萌生出彻底取消税收的冲动,毕竟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量,成本似乎已然远超收益。
雇佣税务员、记录员以及相关必要的后勤费用,几乎让这点微薄的税收收入变得得不偿失,收取过程过于繁琐。
当然,这仅仅只是一时的念头,亚历山大绝不会贸然开创如此糟糕且愚蠢的先例。他心里十分清楚,减税容易,但想要再度增税,那可就难如登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