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娅夫人微微一愣,过了一会儿才缓缓开口回答。她微微皱眉,若有所思地逐一列举着应对的举措:
“首先,我们当然会举行各种祈祷和仪式,以此来安抚祖先……诚心祈求他们施展神力,阻止洪水肆虐。
您也知道,在我们的传统里,祖先的庇佑至关重要。而后,一旦洪水开始退去,我们便会迅速安排从国库中调拨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送往受灾地区,以解民众燃眉之急。
有些受灾严重的地方,我们甚至还送去了帐篷,让那些失去住所的人们能有个遮风挡雨之处。”
与此同时,道路上堆积的泥土、瓦砾以及各种残骸也会被清理干净,那些在洪水中受损的桥梁和神殿,也会在后续慢慢得到修复。而这些工作,大部分都是由军队或者当地驻军负责执行。他们训练有素,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有时,为了防止类似的洪灾再次发生,我们甚至会下令修建新的水坝,或者挖掘新的运河,引导河水的流向,降低洪水的威胁。”
“嗯……原来如此!”
帕提娅夫人语气中不自觉地带着一丝对自已慷慨举措的自豪。亚历山大听后,满意地轻轻哼了一声,心中暗自思忖,这个答案基本都在他的预料之中。的确,他往昔作为佣兵四处闯荡的时候,也曾见过类似的灾后场景,遭遇过类似被洪水毁坏的土地。
至于这答案所呈现出的应对措施质量,嗯,在他看来同样“足够”......尽管在他心中,那些所谓的祈祷,不过是在白白浪费时间罢了。而且,他敏锐地察觉到,整个救援方案似乎缺少了一些至关重要的东西。
例如,对于医药和淡水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在洪水退去之后,由于缺乏干净的饮用水和有效的医疗措施,痢疾和其他经由水传播的疾病肆虐,无疑导致了许多本可避免的二次死亡。那些在洪灾中侥幸存活下来的人们,却又在灾后饱受疾病的折磨。
对于那些突然遭受巨大损失的受影响农民,也没有任何补偿措施。比如补贴,能够帮助他们缓解经济压力;
免税政策,减轻他们后续的负担;甚至连下次种植所需的免费或折扣种子都没有提供。这使得农民们在面对灾后的困境时,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余地。
这最终迫使许多贫困的农民,无奈之下只能转而向附近的高利贷者借钱。而这一举动,往往又可能让他们陷入一种全新的悲剧之中。高额的利息如同沉重的枷锁,压得他们喘不过气,可能让他们从此陷入债务的深渊,难以翻身。
但亚历山大此刻并没有向帕提娅夫人指出这些问题,因为他心里清楚,这一切大多是出于无知。
首先,在这个时代,细菌理论还尚未出现……人们甚至从未有过送药去防治疾病的概念。
事实上,所有那些祈祷和仪式,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当时的人们发自内心地相信,虔诚的祈祷可以抵御疾病。所以在洪水期间,人们祈祷的频率比平时要多得多,每个人都满怀希望,祈求上苍能够“治愈”那些患病的人们。
有时,如果水灾的情况特别严重,僧侣们甚至会举行特别的祈祷会。他们整天分批诵读各种经文,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为受灾的人们带来一丝希望,平息灾难的怒火。
至于补偿农民这件事……嗯,他们或许从未思考过这样的政策。正如前文所提到的,农民和农场主在社会阶层中被视为底层人群。
因此,尽管当地可能会采取一些零散的措施,帮助这些人尝试重新振作起来,但贵族阶层从未制定过统一且系统的扶持政策。
毕竟,从来没有那么多的钱财,可以随意挥霍在这种慈善事业上。更重要的是,统治阶层的精英们,从根本上就不在乎农民们的死活。
或者,更糟糕的是,他们甚至都没有意识到自已的这种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