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承天见碧儿在这里怔怔然心有所想,不便打饶于她,便轻轻出手将她抱起放到树树临近石壁一边,以免树木震起伤到了她。碧儿不意袁承天这样卫护自己,不由心中一暖,喜上眉梢,心中满是欢笑,颇有喜不自胜之慨。袁承天将她放在一旁,也未十分在乎她的神情变化,因为他只在乎眼前生死攸关之事,至于其它之事也就罢了。眼见松树之上的积雪已剩不多,便起身舒展身体,活动一下有些僵麻的身体,然后一声长啸,将胸中浊气吐出。这时再行施展昆仑派的内功心法“三花聚顶五气朝元”的神功,气走体内奇经八脉,将各个关节打通,这样一来身体舒泰,觉得可以了,便脚下一撑,借助松树的反弹力道高高跃起,竟好巧不巧正飞临山洞口边。他忽然出手扣住山石边缘,身体虽悬空,但是好在有惊无险。他深深吸口气,然后气运丹田,游走手臂,手掌用力,身子已然上升。他趁势在半空中轻灵灵一个转身,斜刺里窜入洞中。身子甫入山洞,便自双手伸开向外打出,以免里面有什么害人的消息机关,可是耳中只听山石碎裂之声,并不见有什么野兽和暗器放出,甫入洞中漆黑一片,不见光明。好一会他才适应洞中的阴暗,只见洞中空荡荡,什么也没有。这样一来未免让人失望,可是这样终究有了安身之所,不受风雪侵害,可是碧儿此时还在风雪交集中饥肠辘辘呢?他找寻了一块大石坐下,瞑思苦想法子,看如何可以接碧儿上来!可是现下自己可是一无所有,身边又无绳索之类的物事,如何可以让碧儿上来。
他百无赖之下便又在山洞之中游走,忽然触手冰冷,心下一惊,慌忙缩手;可是想想不对,自己触及那物件之时它并未动弹,好像……他忽然想起自己身上还带有火折,怎么一时倒忘却了。他狠狠地拍了下自己的脑门,心道:“自己真傻,怎么将它忘了。”在黑暗他从怀中摸索出火折,打亮之后照去,只见是一条长长的铁索躺在地上,另一头似乎固定在另一端。袁承天心下好奇,这山洞以前难道还有人住过?
他向里走去,愈来愈宽大,走着走着竟然见到有水流动声,似乎从上方。他打着火折,随着声响寻去。不出里许竟到了一处宽大的石厅,只见里面石凳石桌尽有,另有一室还有锅灶,碗碟之类吃饭的家伙。袁承天心中生疑,这里似乎先前住过有人,而且不在少数,因为这里颇具规模,非一般人可为。他见前面有个偌大的石室,只是石门巨大已然封死,不可以进去。可是他心有不甘,本来少年心性,本多好奇,便用掌推动,可是纹丝不动,仿佛地上生了根。可是他每每遇到困难便是越挫越挫,从不气馁,——所以今日他是无论如何也要试一试,否则心下不甘。
试了几次,石门依旧不为所动。他有些失望,顺势坐在地上,心想:这石室里面究竟藏着什么?我非要进去一探究竟不可!”可是面对这样的石门他想撼动无异于蜻蜓撼树,自不量力;可是说到放弃,他心有不甘,一时不免左右为难!忽然洞中一只蜘蛛在网上行走,因为此时一只飞虫撞在网上怎么也挣脱不了。那无助的样子像极了一个濒临死亡犹不肯认输的人失落时的样子。袁承天心中一动,世间万物皆有生命,应有自由尊严,可是现实之中却恰恰相反,有人却不为人道,以强欺凌,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置律法与公道于世外,这又岂是上苍所愿意看到的?便如目下这多铎亲王和大师兄傅传书气势汹汹,携重兵压境,如果他真的攻破张家口这座城池,那么非但守将官兵罹难,而且殃及池鱼,百姓会跟着蒙难,到那时岂不死伤过多,生民更多苦难!本来上天与人,皆是平等,无所谓贵贱,可是有人居心叵测,以拔乱反正为名而荼毒天下生灵!他虽人微言轻,可是也要于这乱世之秋拯民于水火之中,否则所谓“民族大义”岂不是空谈?纵然孤身一人也要去挣,因为他相信有时一个人的精诚是可以感动天地的,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也不是不可能!更何况他身后还有三十万之众的袁门弟子,更有千千万万汉家好儿郎,心怀故国大明之梦,誓要踏碎这腥膻遍地的人间!
此时那飞虫已被结结实实网住,虽然体形硕大,可是这蛛网看似细小,实在坚韧非常,竟可以承受这飞虫。袁承天刚欲将它救下,不料网上那只蜘蛛迅速爬来,从口中吐出一根碧绿的长丝,直直的入这飞虫的头脑。这飞虫便不再挣扎,就此死了。袁承天见状心道这蜘蛛好毒,可见世间非但人心可恶,禽兽之间亦是生杀予夺,这茫茫尘世之中哪有什么天公地道,分明是弱肉强食,再无天道好还!他哀声叹息自己不救下它,虽然它渺小,可是亦有生命,眼见得自己不能保全于它,不觉心事茫茫,总有一种郁闷在心中不能长啸以舒情怀!因为世间总有黑暗胜于光明,所以历来有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理想生死不顾,前仆后继,虽然有时未必成功,可是他们依旧不会惮于危险而止步于前;便如那“反清复明”的英雄好汉,虽然殁于清廷之手,然而志气不灭,信念不死,心中依旧是故国旧梦!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辰,一点钟乳石上的水滴在他的额头。他才清醒过来,心想:自己怎么忘了山洞之下,松树之上还有碧儿在那等自己。可是眼前这石室之门如果打不开,他终究是心中不甘。四下一看,忽见那蛛网之处似乎痕迹,细细看去,似乎是凹槽,才看下去门看上去不下千钧之重,寻常之人又如何可以将它安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