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之外,戚华和李晟再次展现了他们的军事才华。他们分析了晋城的防御布局,发现虽然晋城的城墙坚固,但由于长期处于和平状态,守军的实战经验相对不足。于是,他们决定采取快速突袭的战术,利用敌人的松懈和准备不足,一举攻破城防。
十一月二十日凌晨,天还未亮,大齐军队便开始了行动。他们分成几个小队,悄无声息地接近城墙。在夜色的掩护下,精锐的突击队在城墙上放置了云梯,迅速攀登而上。城墙上的守军还未完全清醒,就被大齐军队的先锋部队制服。
随着城门的打开,大齐主力部队如洪水般涌入晋城。守军虽然奋起抵抗,但在大齐军队的猛烈攻击下,很快就溃不成军。晋城的居民在睡梦中惊醒,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事,他们只能躲在家中,祈祷战火不会蔓延到自己身上。
经过一夜的激战,晋城的守军最终败下阵来。戚华和李晟进入城中,立即下令安抚民心,恢复秩序。他们宣布,只要居民不反抗,大齐军队将保证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此举赢得了晋城百姓的感激和支持。
晋城的收复,进一步巩固了大齐帝国在中原的地位。戚华和李晟的名声也随之传遍四方,成为人们口中的英雄。他们的军队在连续的胜利中士气高涨,士兵们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然而,战争的残酷并未结束。戚华和李晟知道,要想真正实现帝国的统一,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他们。他们必须继续前进,面对更多的敌人,经历更多的战斗。但他们也相信,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意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在晋城的胜利之后,大齐军队休整了一段时间,然后继续向西推进。他们的目标是收复更多的失地,直到整个中原大地都归于大齐帝国的版图之下。戚华和李晟的征程,才刚刚开始。
十一月二十九日,当大齐军队浩浩荡荡地抵达运城之时,这座古老的城市已经感受到了战争的阴霾。运城,作为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其战略位置不言而喻。城内的守军早已听闻大齐军队的威名,此刻正紧张地加固城防,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考验。
戚华和李晟在城外设立了临时营地,他们并没有急于发动攻击,而是首先派出侦察兵深入了解运城的防御情况。他们了解到,运城的城墙虽不如晋城那般坚固,但守军却异常警惕,城内的粮草储备也相当充足。此外,运城的守将是一位以防守着称的将领,他曾在多次战役中凭借坚不可摧的城防击退了强敌。
面对这样的对手,戚华和李晟决定采取更为谨慎的策略。他们决定先围困运城,切断其与外界的联系,削弱守军的士气和补给。同时,他们还派出使者,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说服守将投降,避免不必要的牺牲。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大齐军队在运城周围布下了严密的包围网。城内的守军虽然坚守不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内的气氛变得越来越紧张。粮食和水源的短缺开始影响到士兵们的情绪,城内的居民也开始感到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