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丈夫堵在“我”家门口,逼问我当年的事情,但是任凭“我”如何解释,她的丈夫都不愿意相信。
最终的结果是,赵芳被迫跟丈夫结婚,而“我”则去了另外一个城市。
“我”最后一次听到赵芳的消息,还是在狮子桥边上,但听到的却是死讯。
这篇小说不算短,有一万五千多字,但是林海阔阅文无数,看稿子的速度很快,只用了不到二十分钟就把稿子看完了。
看完之后,林海阔唏嘘道,“这个女孩子的命运实在坎坷,人言可畏,有时候一句话就能化成一把刀子,杀人于无形。而且这篇小说也展现了农村某些地方教育水平的落后,不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对青春期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不过我看这篇小说,是不是还有后续,里面出现了一些人物,看起来好像后面还有扩展。”
“赵芳的故事到此就结束了,不过狮子桥的故事还有。”
《狮子桥》是周彦自己写的一部短篇小说集,里面总共包括了六个故事,都是围绕着狮子桥来的,赵芳只是其中一个。
“其他的写出来了么?”
“还没有。”周彦摇摇头。
其实都在他脑海中,不过暂时没有写出来而已。
林海阔拿着稿子,“这篇稿子您是准备直接放进单行本里面,还是先找个杂志发表?我个人建议还是先找个杂志发表,如此一来您这边也能多一部分收入。”
这次人民文学出版社之所以想要给周彦出单行本,主要是因为《树洞》这篇小说,其他的都是添头,加一篇新小说,对后期的销售影响其实并不大。
不然的话,林海阔也不会建议周彦先去找一个杂志社发表。
“没问题,回头我去找《燕京文学》问问,看他们要不要这个稿子。”
林海阔笑道,“不可能不要的。”
这篇小说的水平完全没有问题,而且对于周彦这样的“老作者”来说,杂志社本来就会放宽要求。
文学嘛,还是感性的,作者的名字能为文章加分不少。
其实就算不看故事内容,单单凭周彦的写作手法,大部分杂志都会收。
林海阔对周彦的写作手法非常感兴趣,其实现在很多作家都在摸索小说改怎么写,比如余桦、马原他们一批人,之前就一直在研究这些东西。
但是周彦显然比他们走得更前,在写作手法这一块,他可以说是得心应手,颇有点取百家之长,再加点自己创新的意味。
“正好我一会儿就去找华扬。”
林海阔点点头,“周老师您放心,不管有没有杂志社发表,我们都会把这篇稿子放进单行本里面的。”
听到林海阔这么说,周彦还挺意外,原本他以为林海阔就是现代文学组的一个普通编辑,现在看来林海阔应该还挺有权利,不然也不能直接把这事给应承下来。
如果林海阔是个普通编辑,那他至少要去找他们的组长审批。
跟林海阔告辞之后,周彦就带着稿子去找了华扬。
华扬对稿子赞不绝口,不过能否发表也不是他能决定的,他让周彦先回家等消息,他要将稿子往上递。
第二天下午,华扬就来了消息,说稿子通过了,预计在下下期《燕京文学》上发表。
这事定下来之后,周彦也就没有再管,最近学校开学了,他还有不少事情要忙。
而且除了忙开学,他还要帮着贾国屏忙结婚的事情,贾国屏跟张新宁的婚礼定在正月二十八,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