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段的台词非常现代,但也很正常,因为《荆轲刺秦王》的台词本来就非常现代化,这也是许多观众诟病的一个点。
其实也没什么好诟病的,要是真尊重史实,那台词就没几个观众能够听得明白。
章子怡的表现,倒是有些出乎周彦的预料,要比前些天他们排的那个小品状态更好。
当然,也有可能是妆造跟服装给她加了分。
不过嘛,章子怡的表现也就只是比周彦预料的要好点,要是跟成熟的演员比,还是要差不少。
而且巩莉就在现场,周彦难免产生把她们俩放在一起对比的想法。
别说是把现在还没有成年的章子怡跟巩莉比,就算是拿章子怡状态最好的时期来跟现在的巩莉比,也是比不了的。
章子怡的脸让她在大银幕下很占优势,但是讨论表演的灵气,跟巩莉还是有差距。
如果让周彦来评判的话,章子怡肯定没有办法胜任赵姬这个角色,他必然无条件地选巩莉来演这个角色。
而且就算是不选巩莉,他也会选其他女演员。
但是陈凯歌看了章子怡的表演,竟然暗自点点头,似乎挺满意的。
等到章子怡演完,陈凯歌先看向了周彦,“老周,你觉得怎么样?”
周彦对陈凯歌太了解了,知道他对章子怡的表现肯定是满意的,而且他一旦有了想法,其他人很难改变。
“毕竟还是年纪小了,演技还有上升空间,不过妆造跟服装倒是让人眼前一亮。”
周彦这句没有太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巩莉本来想说几句忠言,但是听周彦这么说,便也作罢,只是说,“如果真要演这个角色,下学期还是要多花点时间磨练磨练。”
陈凯歌笑着点点头,“是啊,距离正式拍摄还有半年时间,子怡同学你还有很多时间准备。”
章子怡眼睛一亮,“陈导,您的意思是?”
“就暂定你来演赵姬了。”
“多谢陈导。”章子怡连忙道谢,随即又有些担忧地说道,“我是没有问题,只是学校那边。”
陈凯歌笑道,“没关系,开年我去帮你问问。”
见陈凯歌如此自信,章子怡以为他真的能说服学校,便又道谢:“谢谢陈导。”
……
章子怡试镜结束,又去找洪欣他们帮她卸妆,陈凯歌则拿着刚刚录的试镜胶片去车间冲洗。
车间的人都认识陈凯歌,这点小事自然不用周彦跟着,陈凯歌自己过去就行。
陈凯歌走了之后,只剩下周彦跟巩莉两人,巩莉叹了口气,“试镜通过,对我这个小师妹来说,未必就是好事情。”
周彦自然清楚巩莉的担忧,笑着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选择,旁人很难插手改变,而且未来的事情谁又能预料到,说不定这就是章子怡一生中最重要的机会。”
“这倒也是,所以我没有插嘴。”
这个时候,他们要出言劝阻,后面说不定不仅陈凯歌会抱怨他们,就连章子怡也会抱怨他们。
只要章子怡后来发展不行,一定会想起来这次错失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