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现在不好判断,这个少年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本就如此。
毕竟这人在日本陆军学校毕业,而且好像还是优秀毕业生,否则的话也不好进入到关东军序列之中。
哪怕是有刘大人的关系在这,关东军那边也未必会让他安排一个彻头彻尾的废物进来。
在陈少安看来,这个刘显达,或许真的和刘大人所说的那样,是因为害怕他死在战场上,才安排到后方工作,让陈少安多多照顾他。
也可能并非如此,而是安插在这里的一个眼线。
总之,陈少安原本是打算直接从仓库里面,将各种货物放到里面,然后让赵东强运送到前线给抗联送过去的。
但是现在看来,有必要稍微改变一下原有的策略了。
万一这个刘显达是伪装出来的呢?
小心驶得万年船呢。
后面两天时间,陈少安在郊区的货仓,就和前两天一样,每天都发送各种物资和货物去往前线。
只是每次运送的地点都不太一样。
这些物资都是从日军部署在哈尔滨的各处仓库获取,只需要出示相关的凭证,就可以领取。
领取之后,可以放在自已的仓库里面,也可以直接运走。
总之,关东军这边的要求就是,物资的损耗率要低于百分之五十。
听上去似乎是个挺宽容的数字,事实上在上一次的围剿作战之中,因为种种原因,送往前线的物资往往还不到百分之三十。
原因有很多,运送物资人员自身的损耗,抗联几乎无处不在的,对于这些物资的袭扰和攻击,还有就是因为天气原因,导致的迷路,甚至是很多人被活活冻死等等,还有就是物资运输的距离很长,而且经过的地区多是山地,还有大量的密林等等,这都会导致物资的大规模损耗。
好在现在的关东军,在物资供应方面还算充裕,这些损耗在他们看来,也是能够接受的。
更何况沿途有大量的巡逻队,还能在利用这些物资,来吸引抗联的人攻击。
这些巡逻队则可以寻找这样的机会,同抗联的人进行正面战斗,甚至有的时候还能完成包围。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一支支运输队,也是日军撒出去的诱饵。
只要枪声一响,遍布在前线的日军巡逻队,就会立刻驰援过去,从而和抗联进行战斗。
毕竟对于日军来说,最发愁的事情就是,对面的敌人根本不和他们进行正面冲突,如同是泥鳅一样。
也是在第三天的时候,暗部这边对于刘显达的调查已经结束,并且将大量的资料整理好,放在了陈少安的办公桌上。
陈京标汇报道:
“根据调查,此人确实毕业于日本陆军学院,并且成绩相当的优秀。
只是周围对同学们,对于他的评价,普遍都是偏向于负面,觉得这人是个书呆子,一天到晚的只知道看书,虽然每次考试的成绩都很不错,但是总给人一种傻乎乎的感觉。
再加上本来他的身份,在那里也遭遇到了不少的歧视,这让刘显达性格变得更加自卑和敏感。”
陈少安看着这些资料,想起来前几天见到的刘显达。
确实,这个刘显达带着些自卑,而且有些怯懦,似乎是生怕做错什么似的。
“从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原本刘显达应该是可以被分配到关东军里面的。
但是因为他中国人的身份,分配被中止了,他就回到家中呆了一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