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海也深知刘海中的决心和渴望,他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传授给刘海中。从最基础的工具使用开始,易中海拿起一把钳子,耐心地给刘海中讲解:“你看,这把钳子的手柄要握紧,这样才能发力均匀。在使用的时候,要根据不同的工件和操作要求,调整握钳的力度和角度。”说着,他还亲自示范了几次,让刘海中仔细观察。
再到高难度的工艺处理,易中海更是讲解得细致入微。他指着一块需要加工的金属件,说道:“在处理这种复杂的工艺时,首先要对工件的结构和材质有充分的了解。然后,要根据工艺要求,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和工具。在操作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步骤的顺序和力度,不能有丝毫的马虎。”每一个环节,易中海都讲得清清楚楚,还时不时地让刘海中亲自上手操作,他在一旁认真地指导,及时纠正刘海中的错误。
在易中海的悉心教导下,刘海中的技术有了明显的进步,他学习的劲头也更足了,整个轧钢厂都沉浸在这股浓厚的学习氛围之中。
刘海中学得十分认真,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急于求成,而是静下心来,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自己的技术。他反复练习每一个动作,不断琢磨每一个细节,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及时向易中海请教。
而易中海在教刘海中的过程中,也对自己的技术有了新的思考和认识。他发现,在和刘海中的交流中,自己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这种教学相长的过程,让易中海也感受到了技术提升的快乐。
随着时间的推移,刘海中的技术有了显着的提高。他在一些小型的钳工任务中,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得十分出色,甚至在一些方面还展现出了自己独特的创意和想法。易中海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他知道自己没有看错人,刘海中是一个有潜力、肯努力的好苗子。
而轧钢厂也在这种浓厚的技术学习氛围中不断发展壮大。生产效率得到了显着提升,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在市场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厂领导们看着厂里发生的变化,都感到十分欣慰,他们知道,这一切都离不开像易中海和刘海中这样热爱技术、追求卓越的工人们的努力。
不过四合院的气氛再好,三大爷也不高兴,毕竟无论是易中海还是刘海中,他们都进步了。
虽然三大爷也在四合院通过补课积攒了口碑,但对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完全比不上刘海中成为小组长这种事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