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室内的气氛陷入了短暂的沉静,约翰·安迪奥科的眼神锐利,「林太太,我想你应该明白,对百视达来说,奈飞只是个可有可无的小物件。」
「是吗?那你们又何必主动来找我们谈收购呢?」
眼见气氛僵持,埃德·斯特德又出来当起了和事佬。
「我们主动联系奈飞,当然是看中了奈飞的一些独有的在细分领域的优势,我想这也是为什么奈飞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发展的原因。」
「斯特德先生说的没错,电子商务是未来的趋势。」马克·伦道夫接话说道。
气氛总算是缓和了一些,埃德·斯特德又列举了一些奈飞的发展轨迹和数据,最终给出了他们的报价。
8亿美元,其中25%为现金、75%为百视达的股票。
听到这个数字,陶玉书默默的摇了摇头。
虽然早在出发之前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但百视达的这个报价还是出乎了她的意料。
「你们知道奈飞的上一轮融资估值是多少吗?」
埃德·斯特德当然知道陶玉书问这话的意思,他没有直接回答陶玉书,而是转而阐述起了百视达目前的发展状况。
坐拥9000家自营和特许经营门店,数万名敬业奉献的员工,近2000万个活跃会员组成的用户群体..—
还有最重要的,百视达将在今年下半年启动上市。
到时候,陶玉书这个老板所拿到的百视达股票必然会迎来一波大涨,8亿美元只是保底,15亿美元也不是不可能。
听着埃德·斯特德画的大饼,陶玉书还是摇了摇头。
拿着未可知的股票升值空间来谈收购,这算盘未免打的太精了一点。
其实从一开始陶玉书就没打算跟百视达谈什么收购、合作,她这次来无非是试探试探百视达的虚实。
现在看来,这个美国录像带行业的庞然大物,远没有他们看起来的那样声势煊赫。
客气的表示会考虑这个报价后,陶玉书便带着马克·伦道夫离开了文艺复兴大厦。
「马克,你觉得我们应该卖身给百视达吗?」
「如果老板您想在最快的时间里,收回之前的投资,并且大赚一笔,那么将奈飞卖给百视达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的言外之意是,你最好别卖。
其实两人都明白,奈飞发展到这个阶段,已经几乎不可能卖身了,毕竟美好的前景就在不远处向他们招手。
这次来达拉斯,不过是试探试探对手而已。
「那觉得如果我们拒绝了百视达之后,他们会有什么动作吗?」
「我们从事的虽然都是录像带行业,但却有着本质的不同,百视达现在其实很难对我们形成有效的打击,否则他们也不会优先选择收购这一步棋。
我猜,我们拒绝之后他们大概率会从发行方面下手,加强对最新大片的发行垄断,这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手段。」
陶玉书微不可察的点了点头,「你觉得我们在跟百视达的竞争中有几成胜算?」
「百分之百!」马克·伦道夫毫不迟疑的说道。
他的这个回答多少显得有些盲目,但这也是自奈飞成立以来一直在做的准备,从一开始陶玉书就给奈飞锚定了百视达这个行业巨头作为竞争对手。
所以近两年时间里,奈飞对于这个竞争对手早已研究得无比透彻。
马克·伦道夫的信心除了来自于奈飞独特的商业模式,还来自于百视达这家公司的短视,
百视达以录像带租赁为主营业务,而他们的核心商业模式却是五个字「可控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