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匈奴女性,即需要负责加工食物、照顾孩子等重担,又因为生理方面的不同,而天然不具备畜牧所需的体力。
这就使得在这样一个匈奴家庭当中,负责照顾牛羊牧畜,并获取牛奶、羊奶的,就只能是奴隶。
又或者说,这个时代的匈奴人,其实很像古雅典文明时期的斯巴达人。
——男人从出生开始,不是在打仗,就是在为打仗而强身健体、磨练技艺;
女人则负责家庭内外的琐事,尽好妻子所应尽的责任。
而负责生产的,是奴隶——只需要一次性购买,就可以长时间为自己免费劳动的劳动力。
实际上,匈奴人每一次南下入侵,其实也都是为了抢掠人口。
男人、女人、孩子——只要不是垂垂老矣的老人,就能带走多少带走多少。
男人不用说——现成的壮劳力,无论是留着用还是卖出去,都是一笔相当不菲的财富;
女人更不用提:自己是个奴隶不说,还是生出一个又一个奴隶,简直就人形摇钱树!
至于孩子,虽然体力差一些,但也有其优势——三观尚未定型。
只要下足了功夫,未必就不能培养成一个人高马大,却对自己忠心无比的贴身忠仆。
匈奴人过去的每一次入侵,几乎都是在秋后。
因为秋后,意味着经过一整年的蓄养,匈奴人的马匹已经吃了满身肥膘,正处于最好的状态;
经过一年的游牧,匈奴人也大都回到了相对温暖的草原南部,距离汉边并不很远。
而在长城以南,经过一年的辛勤劳作,汉人农户也都收获满满,用谷物将家中粮仓塞了个满满当当,以备作过冬所需的食物。
在这个时间点南下,匈奴人可以很轻松的得到大量物资,并不费吹灰之力回到草原;
同时,又不影响游牧之民‘冬天在草原南部猫冬,春天开始北上游牧’的生活规律。
如此说下来,作为游牧民族的北方匈奴,同作为农耕文明的汉家,其实是有最根本上的利益矛盾的。
——匈奴帝国,需要从周边源源不断的虹吸人口,来作为具体承担劳作的奴隶;
而匈奴版图,基本等同于后世打毛,北方是北极,东边又临海;
唯独西方的中亚地区,以及南方的汉室,能为匈奴帝国提供足够数量的奴隶。
匈奴人需要奴隶、需要从汉家掠夺人口,汉家自然也不可能予取予求,任由匈奴人将原本在汉家种地的农民,给掳到草原放牧。
于是,汉匈双方之前,便开始出现从上而下的人口掠夺/保卫战。
匈奴要抢人;
汉家要保人。
只要匈奴人抢不到人口,或是抢到的人口,不足以弥补伤亡损失,匈奴底层群众就会用脚投票,做出‘汉人不好抢’‘抢汉人不划算’的结论,然后将注意力投向西方。
只不过,到了国家层面,汉匈双方的矛盾,可就不止是简单的人口抢夺了;
而是卧榻之侧,岂容它人酣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