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修!
马上建……
这就是皇帝不能有错,谁错都不会是皇帝的错这一说法最真实、最直观的写照。
而从汉家、老刘家的立场来看,吕太后,也同样是不会错、不能错的。
因为只要吕太后‘错’了,那就要衍生出许多问题。
——这么一个‘错’的人,太祖刘邦为什么要娶
——这岂不是遇人不淑,识人不明
还有孝惠刘盈——有这么一个‘错’的母亲,太祖刘邦为何还要与立孝惠皇帝
这样一来,逻辑就非常通顺了。
太祖高皇帝不能有错。
所以,太祖高皇帝娶吕后是对的,和吕后生孝惠刘盈是对的,与立刘盈也同样是对的。
故而,孝惠刘盈不能死‘错’的皇帝人选,吕太后也不能是‘错’的太后人选。
既然吕后是‘对’的太后人选,那吕太后所做的一切,便也都是对的。
包括但不限于:遍封诸吕。
这就使得诸吕之乱结束后,汉家针对诸吕之乱的政治定性,绝不能把吕太后给牵连进去。
为了维护汉家,以及太祖高皇帝、孝惠皇帝的正面形象,吕太后唯一可以和诛吕之乱扯上关联的点,便是‘一时不察,没能在临死前提前规避这一风险’。
顶天了去,也就是所托非人,没能看清吕产、吕禄等人的狼子野心,所托非人——错误的把汉家的政权交接事宜,交到了不该染指如此权利的贼子手中。
说白了,就是让吕太后做不粘锅。
哪怕吕氏外戚把天捅破了,也绝不能让吕太后,和此事扯上哪怕半点关联。
这,是第一个需要考虑的立场:汉家、老刘家的立场。
第二个立场,是彼时,几乎全员参与诛灭诸吕的满朝公卿大臣、元勋贵戚的立场。
从他们的立场上来讲,诛灭诸吕,包括迎立代王,都必须是无比伟大、无比正义的——尤其重要的,得是‘合法’的举动。
因为倘若不这样——倘若诸吕不正义、不伟大,甚至不合法,那就会让事态直接倒向另外一个极端;
会让‘诸侯大臣里应外合,共诛诸吕’,变成‘叛王贼臣内外勾结,颠覆社稷’。
所以,他们平灭诸吕,杀老吕家满门,迎立代王,都得是对的。
反之,发动诸吕之乱,被诸侯大臣所平定、诛灭的吕氏满门,就都得是‘错’的。
而且,因为诸侯大臣共诛诸吕,是伟大、正义,合法的,所以被灭满门的诸吕外戚,就必须是罪大恶极、获罪于天,冒天下之大不韪的。
说白了,就是为了全面认可‘诛吕功臣’群体的功劳,必须全面否定诸吕外戚。
包括但不限于:周吕侯吕泽,建成侯吕释之等一代先祖,在汉家开国过程中的功劳,乃至于,吕氏外戚崛起过程中,吕太后所提供的帮助……
只有这样——只有把老吕家,包括吕太后在内的所有吕氏子弟,都归为‘罪无可恕’的大逆贼,才能让共诛诸吕的诸侯大臣,被钉死在功臣簿上;
并彻底掩盖他们,通过非法手段——通过发动政变颠覆长安朝堂,甚至插手‘天子废立’之事的本质。
到这里,事态就变得有些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