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平阳侯国传到三世侯曹奇的时候,平阳侯国,就等于是处在‘留校察看’的阶段了。
如果在三世侯曹奇在位期间,平阳侯家族依旧没能完成kpi,那平阳侯家族就算不被贬为关内侯,也至少要被削去几千户食邑。
好在三世平阳侯曹奇,在太宗孝文皇帝晚年袭爵,并于之后不久,便碰上了匈奴入侵边郡。
虽然匈奴人打了秋风就走,但曹奇却也没有放任机会流失——自掏腰包,亲自带人往边墙送了趟军粮。
严格意义上来讲,对于食邑超过万户的平阳侯家族而言,仅仅只是往边关送一趟物资,还远不足以完成‘避免爵位递降’的kpi。
但上文提到:这个kpi究竟完成了没有,完全是天子上下嘴皮一碰的事儿。
三世平阳侯曹奇摆出这个态度了,且仅仅只在位六年便薨故;
恰逢彼时,吴楚之乱爆发,平阳侯曹奇却刚好死在叛乱爆发前后,先帝老爷子便也没有太深究。
尤其关键的是:彼时,三世侯曹奇病重卧榻,吴楚七国之乱随后爆发;
三世侯曹奇刚给先帝上奏,请求让侯世子,也就是如今的四世侯曹时,代替自己出征平叛,便一命呜呼,病死榻上。
三世侯死了,侯世子袭爵为四世侯,且还守着父丧;
先帝难不成还能让守着父丧的四世侯曹时,带平阳侯家族的百十号私兵出征平叛?
难道还能因为三世侯‘国家危急存亡之秋,为了不出征平叛,居然死给朕看’的原因,而削夺平阳侯国的食邑?
最让先帝无从下手的是:哪怕身负孝丧,彼时才刚袭爵的四世侯曹时,也还是像模像样的组织起私军,上奏请求出征平叛了。
先帝还能说啥?
自然是勉励一番,嘉奖几句,然后许四世侯留在长安服丧,并把三世侯曹奇‘kpi没完成’这件事抛在脑后。
至于四世侯曹时在位期间——平阳侯家族成为了刘荣的妻族外戚。
汉匈朝那之战,平阳侯家族还没成外戚,自然没捞到机会;
但河套-马邑之战,以及高阙之战,平阳侯家族可都在刘荣的默许,甚至是支持下,捞到了足够的武功勋。
虽然不多;
仅仅只是河套-马邑战役,在河套战场逼降了一个几十人的小部族,被算作‘俘虏数十人’,并在高阙之战的后段,在高阙南侧巡逻了一圈儿,救了几个掉队差点被冻死的汉军将士。
但这也足够了。
哪怕没有‘当今妻族外戚’的斜杠身份,平阳侯家族在这四世侯在位期间的kpi,也已经可以算作是完成了的。
或许平阳侯家族有些特殊,并不具有普遍性。
那么,再说说另外一家没那么特殊,却也足够耳熟能详的功侯家族。
——颍阴侯灌婴家族。
作为开国元勋功侯中,与周勃、樊哙等丰沛党齐名的将领,颍阴侯灌婴,无疑是相当长寿的那一个。
从高皇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获封,一直到太宗孝文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灌婴才薨故。
二世侯灌阿袭爵,在位足足二十八年,直到当今刘荣三年(公元前148年)才薨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