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如此说来,问题就一目了然了。
——往后推个百十年,刘荣连自己的后代、直系血脉能坐上汉家的皇位,都无法完全保证;
再退一步讲:甚至就连汉家还能传延百年不亡国,刘荣都不敢打包票!
自更别提保证数代,甚至十数代以后,不会出一个祸乱天下的傻缺天子了。
千万别觉得这是杞人忧天。
问问秦始皇帝,在临终弥留之际,可曾想过自己一手创建的大秦帝国,会在自己死后短短数年内,便落得个二世而亡的下场,和自己一同被埋入坟墓
再问问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可曾想过自己建立的刘汉社稷,在自己死后短短十五年内,先后有四人坐上天子之位;
其中两个还都是自己的儿子不说,而且还是第一个和第四个
问问历史上,决定传位汉武大帝的孝景帝刘启:可曾料到大汉江山,在继任者刘彻大胜匈奴之后,又在极短的时间年趋于崩溃,差点就灭亡在了农民起义之中
再问问临终前,对刘弗陵寄予厚望的汉武大帝:可曾想过自己不惜为之‘杀母存子’的孝昭皇帝,仅仅只活到了二十一岁的年纪——比短命鬼孝惠刘盈,都还要更短命一年
遍观青史,类似这样的事不知凡几。
一如后世,许多天马行空的网文作品,如皇帝聊天群之类;
——让先祖得知后世子孙所为,多的是王朝前半页的皇帝,气得要蹬开棺材板跳出来。
甚至于,能让祖宗蹬开棺材板,要气冲冲鞭策不肖子孙的,都还是幸运的。
毕竟这意味着子孙后代,好歹是坐上了皇位。
真正让这些明君感到沮丧的,是后世之君,居然不是自己的后代。
结合此间种种,刘荣的目的,也就非常好理解了。
首先,刘荣不确定自己的后世子孙、后世之君是否靠谱;
其次,刘荣无法确定——甚至可以直接否定刘汉社稷‘能传延百世而不亡’的可能性。
既然百十年后,皇位上坐着的未必是自己的子孙;
二三百年后,甚至都未必是老刘家的人。
那么,作为穿越者的刘荣也就没必要,去强行追求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华夏往后千百年,开出‘万世之太平’了。
或者应该说:刘荣这一辈子,确实是要为华夏文明做点事儿的。
但这里的‘华夏文明’,指的既不是自己这一脉的子子孙孙,也不是老刘家的刘汉社稷;
而是往后千百年,每一个由汉人建立的华夏农耕统一王朝。
这其实更奇怪。
——连自家的王朝,乃至自己的子孙都无法掌控,刘荣又如何能掌控后来的朝代,能因为自己如今的决定、举措而受益,或是规避风险
答案,便藏在那四个字当中。
民族意识。
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刘荣自己所具备的民族意识,足以支撑刘荣以‘华夏文明一份子’的立场,将往后的每一个华夏王朝,都视作自己的‘后继之人’‘后世之君’。
但刘荣有这个觉悟,却并不意味着后世之君,以及后来的王朝,也能有同样的觉悟。
最为关键的是:刘荣不想让自己所做的一切,都给游牧民族做嫁衣。
所以,在为华夏文明,走出一条速通新时代的康庄大道的同时,刘荣还要为华夏民族,更早的注入民族意识。
刘荣不求让自己的继任者,亦或是子孙后代,乃至后世之君、后世之朝代,都能有自己这样的觉悟。
但至少,刘荣要保证:在自己驾崩的那一天,华夏文明就要具备‘哪怕内部打出狗脑子,也能随时抽空把外人打趴下’的能力和意识。
就像是历史之上,三国时期的各路诸侯,或许有强有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