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在这个问题上,他绝对不能和刚才议案上,就这样听之任之。
前些时日,老领导项成儒亲自来电,言语间的意思很明确,务必让李仕山走上保康市常务副市长位置。
周恒祥很清楚,项成儒绝对不会为某个人跑官要官,这必然就是上面的意思。
如今李仕山要被调离保康,自己必须做出动作,至少要把这事缓一缓,至少不能这么快就上常委会。
周恒祥立刻提出反对意见:“商务厅固然重要,但李仕山同志的优势在基层,在地方治理。”
“让他去商务厅,是扬短避长。我认为,留在保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他懂经济、善抓项目的特长。”
此时,顾常青不便再直接表态。
王正则笑着接过话头,“恒祥省长,刚才书记不是说了嘛,年轻干部要多交流,多锻炼。
“总在一个地方,容易形成思维定式,对干部成长不利,对地方发展,也未必是好事啊。”
周恒祥的话被堵了回去,让他的脸色有些难看。
会议室内的空气,瞬间变得有些凝滞。
周恒祥正色道:“正则书记,干部交流锻炼的原则我当然赞同。”
“但具体到李仕山同志,情况特殊。谷山县的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很多项目、很多规划都是他一手推动的......”
王正则似乎早有准备,不紧不慢地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才回应道:“恒祥省长爱才之心,我们都理解。但正因为李仕山同志优秀,所以才要多交流,这是重用......”
“省商务厅副厅长的岗位,面向全省,视野更开阔,挑战也不同,正是锻炼他宏观管理能力的好机会。”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看似都在就事论事,讨论干部培养和地方发展,但话语间的机锋,坐在主位的顾常青听得明明白白。
周恒祥是想不惜代价保住李仕山在保康的位置,而王正则则坚定地执行着与自己达成的默契,要将李仕山调离。
拉扯了几个回合,谁也无法说服谁。
顾常青见火候差不多了,轻轻咳嗽一声,打断了这场没有结果的辩论。
“好了,李仕山同志的安排,关系到干部队伍建设,也关系到地方发展,确实需要慎重。”
“这样吧,先由组织部牵头,根据李仕山同志的情况和全省干部队伍的实际,综合考虑,拟定几个合适的任职方案,包括留在保康和平级交流到省直部门或其他地市的选项,到时候一并拿到常委会上讨论决定。”
他这话,看似公允,给了一个“留在保康”的选项作为缓冲,但周恒祥心里跟明镜似的。
书记和副书记都同意的人事议案,组织部敢有意见吗?
但这也是自己能争取到唯一的缓冲时间了。
会议一结束,相关内容就已经传到了所有该知道的人耳朵里。
省委党校,林荫道上。
李仕山刚结束下午的课程,正享受着难得的清闲漫步,手机就响了起来。
“仕山,省委刚开完三人小组会……”电话那头,袁学民的声音压得有些低,言简意赅地将三人小组会上的讨论,特别是顾常青的态度和周、王二人的拉扯,清晰地复述了一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