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他们这个份上,很多话无需拐弯抹角。
“仕山啊,我这次来,是受常青书记委托。”
袁学民放下茶杯,神色认真了几分,“关于你接下来的工作安排,书记的意思,是希望在充分考虑你个人意愿的基础上,做出最合适的安排。”
这个时候又是考验演技的时刻了。
虽然关系好,但是“戏”必须做足。
李仕山眼神里很自然地流露出一丝复杂和难以掩饰的疲惫。
在沉默了片刻后,李仕山才轻轻叹了口气,声音有些低沉。
“袁部长,不瞒您说,在谷山这几年忙忙碌碌,加上前段日子那场风波……”李仕山顿了顿,摇了摇头,“说实话,我是真的有些累了。”
“现在也没什么太大的野心,就想着……能不能离家近一点,图个清静。您也知道,我是安江人。”
说到这里,李仕山又抬起眼,目光那叫一个坦诚,又恰到好处地露出一抹不太好意思的神情。
“也不怕您笑话,在外面折腾了这么些年,也算小有成绩,现在就想回去,为家乡父老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也顺便过几天安稳日子。”
袁学民听着仔细,也听的明白-李仕山这是想“衣锦还乡”啊。
这个诉求十分的合理,袁学民也十分的理解。
李仕山不到三十岁,就已经官居副厅级,如此亮眼的成绩,不回去光耀门楣,岂不是人生的遗憾。
而且,这个选择既能顺理成章地离开保康这个是非之地,又能巧妙地避开省城权力中心的旋涡,可谓一举两得,非常明智。
“落叶归根,人之常情。”袁学民点了点头,语气带着理解,“你的这个想法,很好,我会如实向常青书记汇报。”
正事谈妥,房间里的气氛明显更加轻松融洽。
两人又聊起了眼下汉南省里形势的一些细微变化,袁学民忽然轻轻叹了口气。
他身体微微前倾,带点推心置腹的语气说道:“仕山老弟,不瞒你说,我在组织部这个位置上,也干了快四年了。”
“按照惯例,这个位置能干满一届就算不错了。下一步该怎么走,老哥我这心里,也有些没底啊。”
袁学民看向李仕山,眼神闪烁,“想听听老弟的高见。”
李仕山对袁学民目前的处境还是很清楚的。
他能坐上组织部长的位置,本身就有一定的巧合和机遇成分,很大程度上是靠着前任书记项成儒的鼎力支持。
如今顾常青主政汉南,加上袁学民本地干部的身份,想在省内再进一步,难度不能说极大,只能说几乎不可能。
李仕山很清楚,袁学民在上面那边的关系非常一般,可以说是没有足够硬的靠山。
照此发展下去,他很大概率在干满一届后,去省政协或者人大找个位置,政治生涯基本就到头了。
这样的结局,对于正值盛年、仍有抱负的袁学民来说,显然是难以接受的。
看来,袁学民今天亲自过来,不仅是传递顾常青的意图,也存了几分投石问路的意思。
这几年的相处,李仕山觉得袁学民这人确实不错,能力够用,品性也靠得住。
既然他主动开了这个口,自己或许可以把他引荐给古长信那边。
当然,这事必须先跟先生通个气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