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如今的草原却经历了大秦的一番改造,变得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有纵横交错的运河,还有众多用于蓄水的储水池,更有大片树木被栽种成防风林。这些举措使得朝歌城的气候条件得到了显着改善,甚至连竹子都能在这里茁壮成长。
随着环境的变化,每年降雨的次数也大幅增加,最多时到十次之多。这一变化给原有的粮仓带来了挑战,因为它们已经无法满足当前气候变化的需求。
在视察途中,离石将《仓律》中规定的粮食储存标准递给了他的两个儿子,以便他们了解如何进行检查以及按照何种标准来执行。这无疑是一种言传身教的方式,让孩子们明白作为上位者应该如何行事。
上位者并不需要事事亲力亲为,也不必精通所有技能。他们只需清楚奖惩的原则,确保公平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通过这次带着两个孩子出来检查的经历,离石希望他们能够明白,在成年之后,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以及如何去履行这些责任。
《仓律》明确规定了奖惩的具体标准,而统计简报则详细地叙述了粮食存贮的真实情况。根据简报所述,朝济仓和歌济仓这两座粮仓,每一座都储存了一亿斤的粮食。这些粮食主要包括小麦、大豆、粟米和稻米等种类。
需要注意的是,土豆虽然也是一种重要的农作物,但由于其不易储存,并且长芽的土豆含有毒素,不能食用,所以在粮仓中并没有大量储存。
此外,鱼肉、鸡鸭兔子肉等肉类虽然也是人们的食物来源之一,但由于人们不能经常食用,否则会难以承受,因此在粮仓中也没有大量储存。相比之下,正经粮食是最为可靠的食物来源,食用后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
离石带着两个孩子,首先前往了距离朝歌城三百里外的朝济仓。草原上地势平坦,没有崇山峻岭的阻碍,所以这三百里的路程说远不远,说近也不近,如果按照直线距离来计算的话,其实也并没有多远,大约只有一百五十公里左右,相当于两个小时的车程。
小半天之后,他们就抵达了朝济仓的警戒范围。远远望去,可以看到外围修建着孤零零的筒字形圆堡,这些圆堡显得有些突兀,仿佛是这片草原上的孤独守护者。
朝济仓的外围,不时有牵着细狗的秦军士兵在骑马巡逻,他们身姿稳健,神情严肃,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这些细狗经过专门训练,嗅觉灵敏,能够察觉到任何异常的气味或声音。
当公冶长的车队来到朝济仓大门前时,他下车去与守卫的秦军士兵交涉。经过一番沟通和检查后,公冶长得到了驻军允许进入粮仓重地,并在装甲车上悬挂了临时通行的挂牌。这才重新登车,继续向朝济仓内部驶去。
再往进走,就是被铁丝网包围的朝济仓。铁丝网代替了传统的围墙,将朝济仓紧紧地包围了起来,而且还围了整整三圈,就像是大圈套小圈一样,核心位置才是真正的朝济仓。
离石坐在车内,看着来回巡逻的秦军骑兵,心中感慨万千。他转头对儿子说:“帝国不能轻易开启国战,主要原因就是秦军的兵力严重不足啊。如今帝国家大业大,有许多重要的地方都需要兵力驻守,这就需要我们在各方面都进行权衡和取舍,不能盲目蛮干。”
离石顿了顿,接着说道:“周围这些国家都是些穷光蛋,我们要防止他们趁机抄了我们的家。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亲疏远近的观念,知道哪些国家是我们的盟友,哪些国家是我们的敌人,哪些国家是可以争取的中立势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复杂的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
看着若有所思的禧和禄,离石感到十分欣慰。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够从小就明白这些道理,懂得如何在权力的游戏中生存和发展,而不要学胡亥那个祸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