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彩屏机警过人,她巧妙地引领着李俶,成功地避开了那些穷追不舍的杀手以及皇上派遣而来的内龙飞使,然后神不知鬼不觉地回到了京城。
与此同时,在另一边,李俶的手下与杀手和内龙飞使不期而遇。一场激烈的厮杀随即展开,李俶的手下们身手矫健、勇猛无畏,他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群来者不善的人全部斩杀殆尽。
李俶回宫后,径直去面见圣上。然而,还没等他来得及开口,杨国忠便迫不及待地发难:“为何内龙飞使竟然全数被杀,而你却能安然无恙地归来?难道说,你暗中豢养了一批死士不成?”
面对杨国忠的质问,李俶毫不示弱,他的思维敏捷如闪电,迅速反驳道:“我刚踏进殿门,尚未吐露只言片语,你又如何得知所有的内龙飞使都已命丧黄泉呢?”这一问,犹如当头棒喝,让杨国忠顿时语塞,无言以对。
杨国忠心里很清楚,李俶此番外出必定已经成功取得了那份至关重要的名册。他暗自揣测,李俶接下来肯定会利用这份名册去拉拢那些与自己敌对的人。为了抢占先机,杨国忠决定先下手为强,于是他在朝堂之上公然指责那些人有通敌叛国的嫌疑。
不仅如此,心狠手辣的杨国忠甚至连已经死去的沈易直都不肯放过,他竟然诬陷沈易直和那些人一样,多次向吐蕃传递消息。皇上听到这样的话,心中的怒火已经被点燃,对杨国忠的行为感到十分恼怒。
就在此时,李俶挺身而出,他快步上前,向皇上禀明情况。李俶表示,关于沈易直是否叛国,目前并没有确凿的证据能够证明。他恳请皇上不要轻易听信杨国忠的一面之词,而是应该先进行详细的查证,再做出最后的定夺。
皇上听了李俶的话,觉得有些道理,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这件事情暂时被搁置下来,等待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下朝之后,李俶匆匆赶到东宫,他要将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告诉父亲。一见到父亲,李俶便迫不及待地说道:“父王,今日朝堂之上,杨国忠竟然抢在儿臣之前,开始陷害朝中的忠良之士。而且,这次儿臣能够平安归来,全靠崔彩屏舍身相救。”
太子听了李俶的话,若有所思地说道:“哦?如此说来,那看来崔氏和杨家似乎并不是一条心啊。这倒是一个值得利用的机会,说不定你可以从崔氏那里找到突破口。现在最重要的是,要尽快将崔氏立为太子妃,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借助崔氏的力量,来对抗杨国忠的势力。你之前不也是希望崔氏能成为你的太子妃吗?”
李俶连忙点头应道:“是,父王,儿臣明白您的意思。”
广平王府内,沈珍珠正悠然自得地在庭院中漫步。突然,一名丫鬟急匆匆地从她身边跑过,一不小心撞到了沈珍珠,导致她随身携带的玉佩掉落在地。
沈珍珠连忙俯身去捡,当她捡起玉佩时,阳光恰好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玉佩上。就在这一瞬间,她惊讶地发现玉佩在阳光的照射下,竟隐隐约约呈现出“独孤”二字。
沈珍珠心中一动,立刻联想到了云南的独孤世家。她不禁想起了自己离家时父亲对她说的那些话,心中愈发觉得这块玉佩背后肯定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沈珍珠苦思冥想,却始终想不明白其中的缘由。无奈之下,她决定去醉仙楼取一坛醉仙酿,然后上山去找那位无所不知的万事通。
来到醉仙楼,沈珍珠顺利地取到了一坛醉仙酿。她抱着酒坛,脚步匆匆地向山上走去。
终于,沈珍珠在山顶找到了万事通。她将酒坛放在一旁,开门见山地问道:“万事通,你可知道我家满门被灭的原因?”
万事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道:“近事我不知。”
沈珍珠见状,并不气馁,她从怀中掏出那块玉佩,递到万事通面前,追问道:“那你看看这块玉佩,我沈家与云南的独孤家是否有什么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