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家里决定让阎解方到学校试一下。
听说是当校工,净是做一些力气活儿,阎解方还不愿意去。
阎埠贵两眼一瞪说道:“不愿意过去是吧,行啊,要不我去和你二大爷说一说,你跟着他一起到扎钢厂出力怎么样,那里的工作能比当校工好吗?”
易中海和李林都在扎钢厂工作。
易中海现在臭大街了,就算是阎埠贵去求他,他将儿子弄进扎钢厂的可能性也不大,就算是易中海真的将二儿子弄到扎钢厂钳工车间,名声也不怎么好。
至于李林。
李林在扎钢厂医务室工作,那里可不要什么勤杂工,即便是有活儿也是让厂办的那些人做。
想让儿子进扎钢厂的话就只能去求刘海中了。
阎解方缩了缩脖子。
刘海中做的可是重体力活儿,只看他的口粮指标是多少就知道了。
跟着刘海中到扎钢厂工作?
还不如去小学当校工呢!
父亲是本校老师,学校领导多少还是要给点面子的,阎解方被录取了,他成了一名校工。
阎解成听说弟弟去当校工了,暗暗咋舌。
要不是他运气好早就找到了工作,说不定在小学当校工的人就要是他了。
一大妈和托里跑了。
易中海的经济来源少了一大项。
托里每个月给他的五十块钱没了。
人家也不给他粮票了。
甚至。
一大妈的口粮指标也没了。
先前的时候易中海手里的粮票多还没什么,久而久之,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
更何况。
易中海还经常让贾家人用自己家的粮本。
现在。
他觉得是时候拒绝贾家了。
还没有到上班时间呢,易中海就和贾东旭说了他不想再让贾家使用粮本的事情。
聋老太太也跟着贾家过,她的粮食指标也算是给了贾家。
大家都少吃一点儿,节省一点儿,贾家的粮食指标或许是够用的。
易中海这么说。
贾东旭心里“咯噔”一下,他早就想到易中海和袁家关系近了就会疏远他们贾家,没有想到这一天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
“师傅!”贾东旭眼泪差点儿留下来,说道:“您不能见死不救啊,现在我妻子还怀着孩子呢,您这个时候不让我们家用粮本,我们怎么过啊!”
“东旭,我也没办法啊!”易中海说道:“你一大妈,她不在了,派出所、街道都核实过了,粮食指标也取消了,我手里的粮票也用的差不多了,要是再让你用粮本,我就吃不上饭了,别怪我,师傅也是没办法!”
贾东旭沉默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他们要是像李平安那样早早的将刘悦的户口迁到城里来就好了,哪里还会像现在一样,处处捉襟见肘,需要自己到处去求人。
往后自己该怎么办?
难道还像以前那样去黑市找人买粮食?
贵就不说了,每次过去都要提心吊胆的!
工作的时候贾东旭也是心不在焉的,差点儿没有酿成事故,小组组长眼看这样不行,打发贾东旭暂时到仓库搬运钢材了。
好不容易熬到下班贾东旭回家以后开始和妻子、母亲商量这件事情。
“要不我去求求派出所的民警吧!”刘悦开口说道:“我可是大着肚子呢,只要我软语相求,说不定人家能帮着我将户口迁移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