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者是西方人的应对策略,突击建造太空飞船,带着生物dna样本和各领域精英到火星避难。
后者是华国人的应对策略,发扬愚公移山的传统,把珠穆朗玛峰打造成一个自带动力的小行星,带着半数华国人一起去火星。
这里为了自圆其说,罗潇给人类开了个小挂,那就是火星科考基地,那里已经建设的有模有样,不仅发展到了一定规模,而且具备自循环能力。
当然火星篇已经是续集情节了,仅就罗潇正在张罗的《移山1》来说,逃生的目的地火星同样只是故事背景。
《移山1》的主线剧情,就是确认灾难、逃生决策、意见对立、社会动荡直至计划确定的全过程,2个多小时的容量,大半时间在打嘴炮。
思考至此,陈一鸣抬头看向罗潇,开口问道,“设想十分宏大,笔触过分写实,这个弯儿转得可是不小,你现在的这版剧本,特效数量很克制,是大幅做过减法的吧?”
罗潇面带苦涩地点了点头,“陈导是行家,瞒不过您的慧眼”,他从半满的背包里翻翻找找,又掏出一个厚厚的文件夹。
拿到桌子上翻到其中一页,上面用铅笔勾勒出简单的轮廓,远景是高耸入云的山峰,近景是两个扣着面罩蒙着头脸的人,看身形是一男一女。
画风很漫画,寥寥几笔动感线,加上前景人物的姿态,就清晰交待了大地的震感。
罗潇怅然道,“最早的故事情节聚焦于珠峰号发射的前一天,标准的公路片结构,但是预算一砍再砍,特效删了又删,结果还是拍不下来,我只能把剧本改成现在的样子。”
显然,罗潇的本意还是想制作一部视觉优先的硬科幻电影,无奈囊中羞涩无米下炊,客观条件逼着他只能考虑替代方案,改走软科幻路线。
陈一鸣拿过那个文件夹,翻到第一页从头开始看。
<divclass="contentadv">罗潇的动画本职搞的不错,分镜稿直接能当漫画来看,一整本翻下来就是一部末日求生漫画。
原始剧本中,灾难来临下的各种冲突和命运同样退化为背景板,通过兄妹主角串联起来,宛如一轴清明上河图式的社会画卷。
兄妹俩在短短一天的时间里经历了各色人等,有坦然看开的老人,有自暴自弃的青年,有无能狂怒的中年,有挣扎哀告的母亲,有冷酷理智的精英,有矢志不移的勇者……
极端命运下的种种不一样的表现,反映了末日背景下剧烈冲突彼此对立的思想与观念,从这个角度看来,罗潇构思了一个颇有深度的科幻故事。
穿插其间的,则是地球末日下的诸般灾难奇观,以及人类为了求生创造出来的种种工业奇迹,都说人逼急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除了数学题。
罗潇的本子则试图说明,把人逼急了,数学题也做得出来。
绝境下的求生意志,让人类爆发出了超凡的创造力,罗潇给故事里的华国人开了大挂,短短几十年的“窗口期”,科技水平连连跳级,让神话版的移山计划最终成为可能。
科技升级下的社会形态,也让兄妹俩“一日万里”的运动轨迹顺理成章起来,各种未来感十足的交通工具、通信设施、求生设备,让整个剧本的科幻色彩格外浓厚。
这个本子,才称得上是一部科幻工业电影,阉割过的新版本,只能算是披着科幻皮的剧情片。
陈一鸣饶有兴味地看向罗潇,“罗导,你的工作成果告诉我,你很自信,也很坚持,我相信你今天把这么多资料背过来,应该不是让我提意见的,我觉得就算我主动提了,伱多半也不会听。
那么问题来了,你把这些讲给我听,是希望达成何种目的呢。先说好,铂爵的投资业务不归我管,我本人也从来不掺和影视投资事务,这方面帮不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