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冀南,一盒青霉素扇了扇翅膀。
第三十六章冀南,一盒青霉素扇了扇翅膀。
在鬼子和商人们,都在关注三倍价格购买的油墨时候。
有一位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却没有去关注那块记载收购商品价格的黑板,而是看着柜台里的盘尼西林,陷入沉思。
“这是真的?”
作为总身家近百万美金的美利坚商人乔治·高尔文派过来调查这里市场情况的手下,戴森出来工作前学过一些生物化学知识,知道青霉素的疗效。
再加上跟着乔治先生在各个国家闯荡这么久,他也积累了不少知识。
据他所知,青霉素确实是一种神药,在美利坚国内有不少厂家都在深入研发,但目前都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能力。
因为有人想拉乔治先生投资,他也在实验室看过一些样品。
美国实际上在42年中旬,才开始大规模生产青霉素,43年五月,产量才达达到月产六千万单位,此时是40年七月,这个时候,还在默默研究大规模生产技术和工艺。
每一盒有十瓶青霉素,
并给了戴森一张说明书。
回到团部的赵刚看向李云龙。
这一瓶标价仅仅四百五十美元,但却有五百万单位,而且标称毫无杂质,疗效非常好,副作用很低。
李云龙得意洋洋:
“飞机都已经到手了。”
“产量多少?”
有仗打,还是打鬼子,于金斗自然大喜。
没有之一。
颗粒也是细腻均匀。
同样的药品,眼前的洁白如霞,和国内那几瓶实验室制造的棕黄粉末一对比,即便价格贵几倍,戴森也会毫不犹豫的购买这一种。
“通过了。”
毕竟活着,以及活的更好,才能赚更多的钱。
赵刚也就问一问,这种事,李云龙肯定能做好。
“得注意安全啊,飞机目标大,很容易被鬼子轰炸。”
既然鬼子不扫荡,那为啥六八九依旧在做战斗准备?
对于两万多鬼子扫荡太岳根据地,于金斗丝毫不担心。
只可惜,他现在无法联系到乔治先生。
看着戴森目光犹豫。
虽然是排长,但于金斗只属于团部指挥,所以可以知道这些消息。
人们对药物的幻想,尤其是注射进入体内的注射药,总是趋于干净美好的事物,眼前的洁白粉末很好的对应了这一点。
理性分析,美利坚都无法做到,这个落后的国家凭什么能生产。
说话间,这位战士表情很是担心。
根据陆老板的合作,独立团如果能再缴获一面联队旗,每个月能破例获得五十门120迫击炮,以及十万发120迫击炮炮弹。
知识告诉他,如果这是真的,那么买一批,然后借助乔治先生的关系,以及法律背景能力,打通医院关系投入临床,卖给美利坚国内必然能大赚一笔。
“每个月可以投入市场一万瓶。”
“这是我们根据地最新的产品,高浓度青霉素。”
“这当然是真的。”
“那就好。”
···
“嘿,鬼子不扫荡了?”
不得不说,单单这个洁白无瑕,颗粒均匀的卖相,市场接受度就能高很多。
“陆老板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