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有些支支吾吾。
“有抓到背后的土八路么?”
松崎直人眉头一皱。
他感觉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这伙人层层转包。”
手下用了一个新词:
“土八路地下党找了一些当地人让他们贴报纸。”
“他们也知道,贴新华报违反蝗军命令。”
“所以,这些人又拿着一部分钱,找其他人贴报纸,层层转包,最少的也要被转手五六次,并且他们会隐瞒身份。”
“很难调查。”
“层层转包?”
松崎直人顿时傻眼。
还能这样操作?
···
“好消息。”
来自特高课的一个消息,打断了松崎直人傻眼的情绪。
“大佐阁下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
松崎直人目光一喜。
来认识特高课。
特高科隶属于警察部门,但归属于华北方面军情报部门节制。
所以有重要情报,涉及到八路军物资来源和渠道的线索,会第一时间向他汇报。
“根据潜伏进八路军的蝗军秘密情报人员传递出来的消息。”
来人压低汇报:
“他拿到了太岳山区八路军的每月军事物资表。”
鬼子布局国内几十年,情报力量不容小觑,潜伏间谍数以千计,几乎遍布国内,涉及各行各业,每一个势力都有。
再加上八路军保密体系尚未完善。
如今一发力,居然弄到了太岳根据地后勤中心的武器弹药统计表格。
但毕竟是高机密军事机密,鬼子间谍只能仓促拍几张照片,所以只搞到了目录总纲表格,以及部分数据,详细数据没有到手。
“哟西!”
松崎直人大喜。
武器弹药统计表格。
这可是绝对的机密。
···
“哟西。”
比起松崎直人的兴奋,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更加激动。
“每个月只能获得一个团的武器装备?”
看着手里的照片,多田骏激动地来回踱步,以发泄内心激动。
“嗨。”
“根据对照片的分析。”
北评特高课负责人汇报道:
“援助土八路的势力,似乎有什么限制,粮食等物资可以大规模提供,但武器装备,每个月只能提供一个团规模。”
“根据对战场分析,这条情报,可以确定是真的。”
“哟西。”
“哟西。”
多田骏连连哟西个不停。
每个月一个团规模的武器弹药,也不少了。
一年就是十二个团的武器弹药。
尤其是,那个支援土八路的势力,工业技术非常先进,不说那些射程超过三公里,五公里的60和82迫击炮,就算是三八年式步枪,质量也稳压帝国一大截。
精度更高,故障率更低。
但数量固定了上限。
算上装备损耗,也就是说,土八路靠着外来武器弹药提升实力,最多只能组建出十二个主力团。
大约三万六千人。
也就相当于帝国一个半甲种师团。
刚想到这里。
“不过,他们的团是按照五千人规模计算。”
特高课的人就让多田骏面色一黑。
五千人的一个团。
每年十二个团,那就是六万人的武器装备,也就是说相当于帝国两个满编甲种变师团。
“想来弹药不会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