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两人再次来到胡同里的院子的时候,大门紧锁,打开门进来一看很多东西都已经没有了,看来师父已经是离开了。
两人就在家中进行收拾。
何雨柱转了一圈,没有找到水龙头,问:“这边怎么没有水?”
徐慧真说:“你之前没有注意吗?正阳门外这些地方只有一些主路铺上了自来水,这些胡同里面还没有自来水呢。”
“哦,之前还没有注意呢。”
毕竟现在还只是52年,虽然很很多地方都通了自来水,不过还是有一些胡同没有。
何雨柱到厨到厨房里一看,角落里果然有扁担,还有两个铁皮桶。
把扁担放在肩膀上挂起两个铁桶,何雨柱出了后门。
问过路边修鞋的摊主,何雨柱挑着空桶来到了水井边。
这时候当然不是压水井了,都是露天井,旁边还有几个妇女正聚在一起洗衣服。
想一想也是,把水端回去再洗,还不如把衣服端在水井边直接用井水洗。
这还是很很正常的现象,就在水井旁边的房子角落里搭着一个窝棚。
从里面走出一个黑黑瘦的男子,看着何雨柱使用辘轳弄水,就问:“小伙子,你是哪一家的?我怎么没有见过你?”
“师傅,我是小酒馆隔壁的,你是这里的井主?”
在没有自来水之前,人们喝的用的都是井水,这些胡同里面的井都属于官井,有的人就买通官府,承包了官井,成了井的主人。
这样的人被俗称叫做井窝子。
他们承包之后,每天早上就用独轮车推着两个有盖的大木盆,挨家挨户的给送水。
当然这是有偿的,不过也方便了一些,家中没有劳力的家庭,可以包月也可以零卖。
由于他们都是外乡人,也就在水井旁边搭上一个窝棚,住在这里。
一般都是父子相传,就指着这送水过日子。
南锣鼓巷那边是最早一批安上自来水的,解放前也有井窝子何雨柱当然知道这里面的门道。
井窝子虽然包揽了一条胡同或者多条胡同人家用水送水,卖钱谋利,但是普通居民仍可以自己过来打水。
但是不能使用他们的工具,就是他们的滑车,辘轳。
何雨柱刚才用了辘轳,对方听到声音,这才从里面走出来。
看何雨柱人高马大,而且面生,不知道是什么来头。
何雨柱暗道一声坏了,自己不应该用人家的辘轳,何雨柱毕竟是穿越之人,虽然原主也有记忆,但是如果不去翻找,一时也没有想起来这一茬。
连忙放下水桶,掏烟出来给对方上一颗。
“这什么烟竟然还带过滤嘴?”
井窝子都是穷苦人,靠卖力气为生,一般都是抽普通的两毛钱以内的香烟,有的时候还会直接抽烟叶。
哪里抽过这高档的带过滤嘴的香烟。
“这个叫大中华6毛5一包呢,是少有带过滤嘴的。”
这下井窝子更加不会翻脸了,能抽得起这么好的烟,看看来身份也不一般。
何雨柱说:“师傅,我用一下辘轳,回头您给送一车水去。”
“好的,是小酒馆隔壁的那个院?”
“是啊,上午送到就行。”
“好的,来我帮你。”
井窝子亲自给打了两桶水,何雨柱给担了回来,片刻后,井窝子推着独轮车来给送水。
何雨柱再次见到了这种独特的车子,轮子的左右两边就放着两个长条形的大木桶,高有一尺多,上面还有木头盖。
在底下的前头留有一个小孔,拉开木塞,干净的井水就流进水桶里。
然后再给送进厨房倒进水缸,来回多次,才把水缸给倒满。
何雨柱给了五分钱,这井窝子赚的就是这份卖力气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