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自己亲手来做,才能遮掩青青菜的来路。
这个店面就是在陈雪茹的隔壁倒是便宜了陈雪茹,天天可可以买到新鲜的蔬菜。
陈雪茹在老老爷子死了之后就掌管了陈家的所有生意,好在之前有了经验,把丝绸生意经营的红红火火。
“何老板,我又来买菜了。”
陈雪茹掀开门帘走了进来就笑着招呼。
“来了,请坐。”
何雨柱有些无奈,这陈雪茹也太热情了。
天天早上就过来打卡,买一些笔直的黄瓜或者圆润直流的茄子。
陈雪茹也也不客气,坐下来自己倒了热茶,然后和何雨柱有有一句没一句的闲聊。
何雨柱问:“你这边主要做丝绸的生意,能不能帮我进一批普通的布匹。”
“可以呀,虽然那不是我的主营,不过也是有不少的门路,怎么你想做布匹的生意?”
“这这个你就别问了,就是棉布给我准备一些各种颜色的都要,再要一些棉花。”
“行啊,没有问题,回去我就给他们打电话,让他们尽快的送来,顶多三五天的时间。”
何雨柱说:“到时候送过来直接存我这边就行了。”
何雨柱之前也买了一些布匹棉花,只不过数量比较少。
眼下何雨柱一天都可以收入几百块钱,这几乎都是纯利了,就想着把这钱换成粮食布匹。
毕竟也不能只存粮食和肉食,到时候布匹也是一个大项。
实行布票制度后,正常的一个人一年只有20尺的布票,这连做一套衣服都不够。
要是困难的时候,一年只有几尺,那天天只能穿旧衣服了。
所以有句俗话说的好,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一件褂子当爹的穿过之后,然后给了大儿子,再一个接着一个的传给他们的弟弟妹妹。
很多排行比较小的孩子,即使到了成人都没有穿过新衣服。
就可以看出布料的窘境,和布料同样困难的还是棉花,这可是冬天取暖御寒的必备,何雨柱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多准备一些。
现在每天进账都很多,手上的钱何雨柱也不打算多存,都要尽快的换成各种物资,应对之后几十年的票据时代。
陈雪如坐下来玩了半天,直到他们店铺里面的伙计过来找她,这才这才恋恋不舍的起身离开。
过了几天第1批布料和棉花就被送了过来,按按照之前说好的,陈雪茹用仓库不够的理由让卸货的窝脖把货卸在何雨柱店铺后面的仓库里。
转眼间,时间来到了53年的春天。
市面上陆陆续续地都在传,军管会马上就要撤销了,要成立居委会和街道。
眼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陈粮已经吃的差不多了,可新粮还要过要过一段时间才可以下来。
市面上所有的粮店忽然一夜之间再次调高了粮食的价格。
再度出现了先限量销售,然后逐渐的涨价,随之就出现排队抢购的现象。
这一回刚刚出现了苗头,军管会就立刻采取了措施,从各地调集了大批粮食应急。
不等这些奸商反应过来,市场上就有大批的平价粮敞开供应。
随后又有一大批的粮店老板被捉,交代出一批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敌特走狗。
转眼间这场风波也就平息了,随后,当局就发出公告以后禁止普通人从事粮食长途贩运的生意,要对粮食进行统购统销,从根本上解决缺粮的问题。
普通人也不能从事批发粮食的生意,一些公立粮店也逐渐的增多。
这样给以后粮票的率先试行打下了伏笔。
这场热闹何雨柱并没有参与,反正自己仓库里面有大量的粮食,也懒得赚这点微薄的利润。
这天何雨柱正在店店铺里面忙碌,何大清进来就笑道:“柱子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什么喜事呀?”
何大清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柱子,玉萍她怀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