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见这两个人对刘俭说出了这番话,其他的众将虽然在有劝谏之心,但也不能张嘴了,毕竟这两个人如今可以说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左膀右臂,是他的心腹智囊。
他们两个人都这么表态了,其他人自然也不好发出相左的意见。
于是便见在场的诸将纷纷向着刘俭跪下说道
“我等愿以主公为先,一切遵从主公的吩咐。“
大汉天子的未来,就在这三言两语之间定了下来。
或许在长安城中的刘辩万万想不到,他被废的命运从这时候开始就已经成为了注定。
刘俭来回看着众人“下一步你们觉得我应该如何”
荀彧心中已经有了筹划,但他并没有着急说话,而是侧目看向了一旁的贾诩。
让他颇为惊讶的是,贾诩现在也正扭着头看着他,同时脸上也挂着一丝微笑。
这两个人真都是彼此谦让的紧。
荀彧和贾诩的状态自然是落在了刘俭的眼中。
刘俭当即对贾诩说道“文和年长,可由文和先说。”
“诺。”
贾诩也不拖泥带水,直接对刘俭恭敬的说道
“依照老夫对王允、杨彪等人的推断,天子既然答应废除了新政,那就等于跟他们站在了同一个阵营,而大将军则是处于他们的对立面上。”
“王允、杨彪等人乃是旧有公卿阀阅势力的代表,他们与袁绍是穿一条裤子的。”
“昔日的公卿阀阅则是掌握天下舆论之权,依照老夫看来,他们一定会开始联合各地郡望,在各地散布舆论,将司州和雍州的叛乱全部归结到新政上,而彻底落实新政的主公与董卓则必然会成为他们的攻击目标。”
“依照老夫推论,军事上,他们会让袁绍在司州与大将军周旋,拖住大将军,政治上,他们则是会立刻以天子的名义下令,令大将军即刻退军,同时令大将军在河北立刻废除新政,”
“大将军若是同意了,则新政从此在大汉朝的天下不复存在。”
“大将军若是不同意,他们就会将天下大乱、叛军四起的名头归到大将军头上,同时还会给大将军安一个反叛的头衔。”
“如今天子既然站在他们这一边,大将军在政治立场上并不占优势,所以当务之急是要即刻想一个噱头,能够与天子的名义相抗衡。”
“可是这个名义,恕老夫愚钝,由于事情发生的太过突然,老夫一时间不能思之。”
说到这儿,贾诩转头看向了一旁的荀彧,说道“文若先生心中比较犹豫踌躇的,想必也是这一点吧,不然恐怕你早就向大将军谏言了。”
荀彧闻言笑了笑,说道“是啊,我们原先都是以尊护朝廷的名义出兵行事的,如今朝廷成了咱们的对立面,让我一时之间想一个可以对抗朝廷的名头,我还真是有些犹豫。”
刘俭很是淡然的说道“这名头也不是很难想嘛,其实公羊传,定公十三年之中,不就是有一句话早就给我们做好了先例吗”
荀彧听到事儿,心头不由一阵苦闷。
“主公所言的莫不是想以清君侧为由,然后出兵朝廷,直接攻下长安”
刘俭淡淡的说道“若是不以清君侧为名,又有什么理由能够最为合适呢”
荀彧听到这儿,不由有些犹豫。
也难怪他犹豫。
景帝时期,在御史大夫晁错的建议下,朝廷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开始对地方进行了削权,削藩策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应运而生。
但是连带的后果就是爆发了赫赫有名的七国之乱。
而七国之乱的结果整个大汉朝的人自然都是知道的。
这是在大汉王朝之内,唯一一次以清君侧名义发动的中央与地方的冲突之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