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府之后,薛若薇将镯子收进了妆奁深处,依旧每日穿着素色衣裳,临帖读书。倒是对皇后赏赐的那方紫毫笔珍爱不已,言曰:\"笔墨趁手,方不负佳作。”
本为异乡之客,又是细作,连睡着都得睁半只眼,薛维民对其女儿自然很是亲近。
每逢休沐,薛维民总会在书房里教她些为官的道理。说是女子不用理会朝堂之事,他却常言:“知书达理,不仅要知圣贤书,也要懂世间理。\"
对于父亲,薛若薇同样很是恭敬。母亲走得早,又当爹又当妈,把自己拉扯大不容易。
父女之间的相处,在薛维民的眼神中总带着一种深深的复杂。有疼爱、有期许、还有几分难以言说的沉重。
那日薛若薇临摹字表,路过的薛维民瞧着纸上写的“忠君为民”几字,忽然叹了口气。\"若薇啊,这世间之事,多是身不由己。你只需守好本心,安稳度日便好。\"
她那时不懂这话里的深意,只当是父亲公务烦忧。“父亲乃国之栋梁,自有天相,女儿只盼父亲多保重身子。\"
当晚半夜,见其父书房的灯还亮着,薛若薇便端了碗参汤过去。刚走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父亲压低的声音,似乎在说什么\"密信据点\"之类的话,语气急促,带着几分焦虑。
她正要敲门,里面的声音却戛然而止。其父开门见是她,脸上闪过一丝慌乱,随即又恢复了常态。\"这么晚了,怎么还没睡?\"
\"见父亲还没歇息,特来送碗参汤。\"薛若薇将汤碗递过去,留意到书桌上放着一张素笺,上面的字迹潦草,不似父亲平日的笔体,墨迹似乎还未干透。
接过汤碗,薛维民匆匆喝了两口便放到一旁。“为父还有公务要忙,你去睡吧。\"
这语气很生硬,不似平常。薛若薇虽有些疑惑,却也没多问。
在她心里,其父是个清正勤勉的好官,那些深夜的忙碌,定是为了朝廷的事。
回到房中,看着窗外的月光,忽然想起白日里听丫鬟们说,近来北境不宁,金国频频异动,或许自己的父亲是在为边防之事操劳。
这样到事情很多,也没再细想,她便安心睡去了……
来年仲夏,薛若薇已到了象舞之年。这年的贵女圈里盛行斗草,傅家小姐特意遣人送来帖子,请去府中赴宴。
那日她穿了件藕荷色的罗裙,裙摆绣着几片兰草叶。临出门前,薛维民亲自替她理了理鬓发。\"到了那边可莫要逞强,斗草不过是取乐罢了,输赢都当不得真。\"
薛若薇笑着应了。
她本就不爱凑这种热闹,只是父亲在监政府任职,情面不好推却。
公府的花园,只见姹紫嫣红开得热闹,十几个穿着锦绣衣裳的少女围在花架下,手里都捏着各色草茎。
一绿裙的小姐举着株\"凤尾草\",得意洋洋的看着众人。\"瞧瞧这个如何,你们谁有能压过它的?\"
见此,众人纷纷摇头,唯独薛若薇静静站在一旁,手里捏着片刚从石缝里摘的\"卷柏\"。那草茎细细软软,看着毫不起眼。
有小姐瞧见这一幕,笑道:\"若薇妹妹手里这是什么?莫不是来凑数的?\"
“……”薛若薇只浅浅一福。\"姐姐莫笑,这草也是不一般,遇水便能舒展,耐旱百日不死。论坚韧,怕是不输凤尾草。\"她说着,将卷柏放在盛着清水的白瓷碗里,不过片刻,那蜷曲的草叶竟真的缓缓舒展开来,青嫩得像刚抽芽一般。
见此,众小姐都看了过去。
有懂些诗书的便道:\"这草可有典故?\"
“自然是有!”薛若薇点头道:“(草图经)内有载,生石上,似柏叶而细,卷如鸡足,青黄色。前辈常说“疾风知劲草”,草木品性原不在外形。\"
这小姐听得心服,亲手摘了支开得最盛的芙蓉花便递给了她。“妹妹说得是,倒是姐姐浅陋了。\"
对于众人的这些反应薛若薇并不在意,她深知自己融入不了,也从未想过融入。唤自己来此,不过是帮哪家公子寻个亲事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