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1章 【今日休息】(1 / 1)

【今日休息】

【今日休息】

【今日休息】

【今日休息】

【今日休息】

.................................

张辽(169年[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市)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聂壹的后人。[168]张辽年少时为雁门郡吏,中平五年(188年),被并州刺史丁原召为从事。入京后,先后隶属于何进、董卓、吕布,为骑都尉。兴平元年(194年),从吕布攻曹操于兖州。后与吕布奔徐州,领鲁相。吕布败亡后,张辽率众降曹操,任中郎将。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之战中,数有战功。战后,奉命平鲁国诸县,又收降地方豪强昌豨于东海。从征冀州有功,行中坚将军。又独领一军攻占赵国、常山以及海滨地带,升荡寇将军。建安十二年(207年),随曹操征柳城。于白狼山之战率领先锋大破乌桓,并斩杀乌桓单于蹋顿。次年,以静制动平定军中谋反。次年,击灭江淮军阀陈兰、梅成。后进驻合肥。[166]建安二十年(215年),合肥之战,张辽率领八百将士[170],袭击东吴十万大军,[171]一直冲杀到孙权的主帅旗下[172],令吴军崩溃。[173]在东吴撤军时,张辽率领追兵,大破孙权、甘宁、凌统等[174],差点活捉孙权。[175]经此一役,张辽威震江东。“张辽止啼”成为流传千古的典故。[1]战后,升征东将军。曹丕即位后,转为前将军,受封晋阳侯。黄初三年(222年),带病率军攻吴,破吴将吕范。不久病卒于江都,谥曰刚侯。张辽为历代所推崇,成为古今六十四名将之一。

张辽出生时,塞外的胡人已经在檀石槐的统治下而变得非常强盛。因此,张辽所在的雁门郡经常遭到胡人的杀掠洗劫[3-5]。熹平六年(177年),雁门郡的军民曾与一些匈奴人联合反攻檀石槐,却大败而还,死伤惨重[6]。张辽自幼就经历了大量的边塞战乱,少年时便成为雁门郡的郡吏。[7]中平五年(188年)三月,并州刺史张懿在抵御胡人的进攻时,战败被杀。[8]继任为并州刺史的丁原因为张辽武力过人,召其为从事,命他带兵赶赴京城,去接受大将军何进的领导。大将军何进又派遣张辽前往河北募兵。张辽在河北共募得千余人,然后,返还京城向何进复命。[9]何进被宦官所杀。愤怒的将士们攻杀宦官。[10]幸存的宦官劫持汉少帝。最终,董卓立下了救驾的大功,回京后,便掌握朝中大权。[11]由于何进已死,张辽作为大将军何进的直属部下之一,便像何进的其他部属一样,统兵从属于董卓。后来,董卓败亡。张辽统兵从属于吕布,迁任骑都尉。[12]由于凉州军人是董卓旧部,主持朝政的王允打算削弱凉州军人的权力,于是,凉州军人在李傕、郭汜、樊稠的带领下纷纷造反,攻打长安,击败吕布,杀死王允。张辽跟从吕布向东奔逃。在兖州,吕布集团又吸收了陈宫等人,并在此处鏖战曹操,战事持久而惨烈。吕布集团曾数次战胜曹操,一度将曹操打得仅剩1万余士兵[14]。后因蝗灾大起而各自罢兵[14]。休整之后,曹操击败吕布。张辽又随吕布前往徐州。建安元年(196年),吕布夺取徐州,自领徐州牧。[15-16]张辽领职为鲁国的国相,时年二十八岁(古代用农历记录虚岁。农历的28岁为公历的27岁)。[17]建安三年(198年),吕布的部下奉命用金子购买军马,但在途中,金子都被刘备军队抄掠走了。张辽虽然与关羽交好,但依然奉命出战,与中郎将高顺一起攻打刘备军队。刘备向曹操求援,曹操便派遣夏侯惇救援刘备。高顺、张辽先是共同击败夏侯惇,随后又共同击溃刘备。[18-19]此前,曹操正在亲征张绣。[20]在高顺、张辽击溃刘备之后[18-19],曹操停止攻打张绣,转而东征徐州。吕布亲自固守下邳城,被曹军包围。[21]

建安三年十二月癸酉(199年2月7日),吕布的嫡系将领侯成、宋宪、魏续三人绑缚陈宫向曹操投降,并打开城门使得曹操军队急速冲入下邳城。[22]然后,曹操使吕布彻底破灭于下邳城中。[23]然后,张辽率领自已的军队[13]归降曹操(同一时期,至少有5篇类似的史书记载可以共同论证,张辽的投降时间晚于吕布的下邳破亡[24-28]。《资治通鉴》记载,在曹操对下邳城内的投降者们以礼相待之后,张辽率军投降[29])。曹操将张辽拜为中郎将,并赐爵关内侯。[24]而张辽的鲁国国相的职务则由毕谌来接替。[25]建安五年(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袁绍首先派兵袭击白马。曹操依荀攸之计,亲率军队救援白马,张辽与关羽作为前锋,击破颜良军队[30]。在官渡之战的数次战斗中,张辽数有战功,迁裨将军。[31]

动漫游戏版张辽(25张)同年十月,袁绍主力溃败后,曹操另派曾经领有鲁国的张辽去安定鲁国诸县。[32]这是因为曹操的兖、豫之地在袁绍大举攻曹之时,有非常多的郡县投靠了袁绍。

建安六年(201年),张辽与夏侯渊同围昌豨于东海郡,历经数月,粮秣将尽,众人商议都认为应该引军而还。在“众议还”的氛围中,唯有张辽看出昌豨有动摇之心,于是向夏侯渊说:“这些天以来,每当我巡视围城的军情时,昌豨就两眼盯着我看。而且,他的士兵所发射的箭日益稀少,此种迹象必定是因为昌豨心怀犹豫,所以才没有力战。我希望能挑试一下他,并与之洽谈,倘若可以成功诱使昌豨投降,岂不是更好吗?”[34]于是,张辽派遣使者向昌豨传话:“曹公有命令,让张辽来对你传达。”昌豨果然走下来与张辽对话。张辽便说:“曹公神武,正在用他的美德感化四方,先归附的可以受大赏。”于是昌豨便答应投降。张辽知其肯降,于是只身上三公山,入昌豨家中,并拜候其家人。昌豨见张辽如此坦诚相对,心中欢喜,便随之往见曹操。[35]曹操先遣昌豨返还东海郡。随后,曹操便责备张辽道:“只身赴敌巢穴,这不是大将所为。”张辽拜谢了曹操的关怀,又根据当时的形势,回答道:“凭着明公威信著于四海,我张辽拿着圣旨,昌豨必然不敢害我。所以我才这么做。”[36]通过张辽的成功劝降[37],东海郡在此后保持了长达5年的平静。此时,黄河以北的袁氏势力依然强大。直到5年之后,曹操平定了冀州并打垮了袁氏,统治东海郡的昌豨才再次发起叛乱。[38-39]从攻袁氏建安七年(202年),张辽从讨袁谭、袁尚于黎阳时,累有功劳,行中坚将军。[40]建安八年(203年),曹操攻袁尚于邺城,袁尚坚壁守垒,曹军久攻不下。因此曹操采纳郭嘉之计让二袁自行内斗而先还许都,同时令张辽与乐进攻拔阴安,把当地百姓迁移到黄河以南。[41]建安九年(204年)二月,袁尚再次攻打袁谭[150],张辽再次跟从曹操攻打邺城。[41]袁尚回军救援邺城,被曹操所破。袁谭趁机夺取了原属袁尚的冀州东部。

建安九年(204年)八月[151],邺城被攻破后,张辽独领一军向北攻占赵国、常山二郡(“徇”的含义是攻占[157-159]),曹操亲率主力向东攻打袁谭。张辽招降了那些靠近太行山边缘的诸多贼众及黑山军的孙轻等,此后,张辽跟从曹操攻击袁谭。[42]建安十年(205年),袁谭败亡后,张辽独领一军攻占沿海数郡的海滨地带,攻破辽东军阀公孙度所置的营州刺史柳毅。[43]又与长广太守何夔合兵平定了矣平的从钱等人[44]。建安十一年(206年)[156],收复东莱郡诸县后的张辽引军还邺城。曹操亲自出城迎接,邀请张辽同乘一辆车,并任命张辽为荡寇将军。[43]张辽再次独领一军攻打荆州,平定江夏诸县,引军还,屯兵在临颍县,受封为都亭侯。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要征讨在柳城的袁尚、袁熙与乌桓。张辽进谏:“许都,是天子所在的地方。现今,天子就在许都,曹公北征甚远,若刘表派遣刘备攻击许都,占据它而号令四方,明公您大势去矣。”曹操推测刘表必不能任用刘备,于是,大军出征。

八月,曹操带领先锋部队登上白狼山,突然与敌兵遭遇。敌人的数量很多。当时,曹操军队的主力重兵还在后方,尚未到达前线,而曹操身边只有少量的军队。曹军将士们希望等待后续部队,并对当前的危险局面都感到恐惧。

在“左右皆惧”的曹军氛围中,张辽力排众议,反对畏敌不前,极力劝说曹操应当趁着胡虏的阵势不整,立刻进行交战,而不是等待后援。张辽劝战时的语气非常振奋。曹操十分欣赏张辽的雄壮斗志,又看见乌桓的军队尚未排好战斗阵形,于是,采纳了张辽的建议。曹操亲自将自已所持的麾,授予给张辽暂用,于是张辽与张郃[145]、曹纯[146]等人攻击敌军,并临阵斩杀了以骁武著称的乌桓单于蹋顿。[49-50](曹操“自以所持麾授辽”。《淮南子·主术训》:“军之持麾者,妄指则乱矣”,说明,“持麾”的作用在于“指”,张辽负责白狼山之战的临阵指挥。[51-52]《魏武军令》:“麾前则前,麾后则后,麾左则左,麾右则右。不闻令而擅前后左右者斩”,说明,曹军各部的进攻方向、进攻时机全由张辽决定[53-54]。)此役,虽然敌众我寡、左右皆惧,并且,“蹋顿又骁武,边长老皆比之冒顿”,但是,乌桓的军阵当时还没有排列整齐,张辽极力主张迅速进攻,终于,其疾如风,虏众大崩,胡、汉降者二十馀万。

白狼山之战是汉人击败胡虏的重要一战,张辽也因此名声卓著。唐朝的昭文馆大学士甚至将张辽与卫青、霍去病相提并论,于是有诗句写在《登长城赋》:“卫青开幕,张辽辟土,校尉嫖姚,将军捕虏。”

建安十三年(208年),当时,荆州尚未安定,人心尚未归附。曹操在那一年,重新组建了许多军队。张辽率领其中一支新组建的军队,屯驻于长社。军队临出发之际,军中忽有谋反者起事骚动,在夜间,惊乱起火,全军尽受其扰。此时,张辽经过审时度势,对左右说:“不可乱动。这一定不会是全营尽反,必然是那些制造叛变之人,想藉此骚动去惑乱众人而已。”于是,张辽传令军中,只要不是谋反者就安坐勿动。而张辽则带领亲兵数十人,守立于阵中。情况逐渐稳定下来,不久,在军中查出并擒获了制造动乱的首领,并将其肃清杀死,彻底挫败了军中夜叛。[56]此事被《通典》评价为:“张辽审计,立擒贼首,亦同料敌之义。”

赤壁之战时,曹操徙赵俨为都督护军,督护于禁、张辽、张郃、朱灵、李典、路招、冯楷七军。

建安十四年(209年),曾经“聚众数万在江、淮间”[148]的江淮豪强陈兰、梅成占据灊县和六县(今本《三国志》此处作“氐六县”,据《资治通鉴》及《考异》所引繁钦《征天山赋》等更正,其中灊于本传下文亦有,六县即六安县)叛乱。[162-163]曹操于是遣于禁、臧霸等去讨伐梅成,又遣张辽督领张郃、牛盖等去讨伐陈兰。当时,于禁的军队率先到达,梅成诈降于禁。于禁中计,轻率地回军。梅成旋即复叛,带其军众投奔陈兰,二人又率众转入灊县之山中自守[160],占据了地利。灊县的山有天柱山(在今安徽省潜山市[161]),高峻约有二十馀里,道路险狭,陈兰等众避于其上,山下进军难通。张辽意欲进入天柱山追剿敌军,诸将皆说:“此山道路险恶,我军兵少,很难可以深入用兵。”张辽却说:“此所谓一与一,勇者得前耳(只有勇者可以前进)。”于是进至山下安营,起兵上山攻击,终于斩下陈兰、梅成首级,尽虏其众。曹操论诸将功劳,说:“登上天柱山,踏过险峻,成功讨取陈兰、梅成,都是荡寇将军张辽的功劳。”于是增其邑,假节。</p>

最新小说: 穿进古代后开局一块田 封妖局 妄为 神话灵塔 我家娘子太体贴 太古蛮帝 被帝国背叛后,我决定辅佐魔王 我在锦衣卫开食堂 改修无情道后,师姐们馋哭了 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