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我不是输光了钱,一直在想办法嘛。”
“就提了点东西上门,看看能不能借点钱,应应急。”
“结果.....”
说到这儿,周海峰双手一摊,显得有些不爽。
王翔云立即追问道:“既然人家拒绝借钱给你,那怎么后来又去帮你担保了呢?”
“这两者的性质,不是一样的吗?”
周海峰嘴角撇了撇。
“我哪有这个面子。”
“当时银行这边让我找担保人,可我大哥、二姐、三哥,全都已经帮我在其它银行签过字了。”
“我把这个情况一说,客户经理直接说不行。”
“没办法,我只能找找其他人。”
“但怎么说呢.....几个要好的朋友,不是跟我一样负债比较高,就是已经在台海银行有业务往来了,完全不符合签字担保的条件。”
“后来实在没办法,我只能又去找金建国。”
“开始他不同意。”
“还跟我说....他儿子早就交待过,家里日子刚好起来,最好不要跟别人涉及到‘钱’这一块。”
“无论是借,还是签字担保。”
“如果亲戚朋友真有什么难处,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能帮一把,肯定帮。”
“几千块、或者一两万都行。”
“只救命,不救急,也不救穷。”
“哪怕最后实在还不了也没事,至少不会因为钱成了仇人。”
“我当时还试着继续恳求了一下。”
“但建国显然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不愿意签字担保。”
王翔云等的就是这些话。
前面铺垫这么多,一个个问题往下顺,不就是想让周海峰自己主动说出来嘛。
这叫引导式提问,是完全合法合规的。
很多小伙伴搞不懂,什么叫引导,什么叫诱导。
所谓引导,其目的,是通过预设问题引导对话方向,来帮助理清事实或获取特定信息。
比如:‘你今天晚上吃了什么?’
提问内容明确且结构化,不影响对方回答的真实性。
诱导就有意思了。
它是通过预设答案,或暗示、影响回答方向,来引发不实陈述。
比如:‘我看到你去了卤味店,是不是买了烧鹅回来加菜?’
这就可能导致被问者,去迎合你给出的预设答案,影响客观真实性。
往往在涉及‘pua、茶里茶气、陷害.....’经常能用到。
短剧中,有一句经典语录,就能完美体现这一点。
‘哥哥他肯定不是故意的,全都怪我,是我的存在,惹得哥哥不开心了。’
是不是很熟悉。
这叫诱导式陈述。
暗戳戳的就把帽子给扣在了别人头上。
王翔云此时问道:“你当时怎么恳求的?”
“总不能说,借钱是为了拿来付利息,打牌的吧!”
周海峰有些奇怪的看了一眼王翔云。
嘴上回道:“肯定得用正当理由啊!不然谁会给你担保。”
“我就说....找银行贷的这笔款,是为了购买原材料,用于厂子的生产经营呗!”
王翔云闻言,立即装出一副诧异的样子。
“这不是骗人嘛,你那个厂子明明早就已经没有在经营了。”
“难道金建国不清楚这一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