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封,姑且算是求和信,却遭到了judy的一顿批,比如说你个被齐泰他们矫诏的征虏大将军,你看看,你他娘的征的是胡虏么!?啊!老子是胡虏吗?”
“又比如,你家教你这么孝顺的,我燕王,是老朱亲儿子,前面的几个哥哥,有一个算一个,都下去团聚了。”
太子朱标:”……”
秦王/晋王:(?o?o)
“周王也被建文害了,父皇母后就剩下我一个亲孩子,你爹是咱爹的义子,有你这么照顾自家亲戚的?“
“总之,朱棣的这封回信,将李景隆、朱允炆等人一顿骂,那几个建文臣子,一口一个奸臣。”
李景隆:啊!西湖的水,我滴泪~
朱允炆:啊哈!难兄难弟一起走~
燕王/四叔,当回人吧!
“不过这段,在老四的起家传记即奉天靖难记,还有一段离谱的描写。“
”如果把这本书当做故事来看,燕王妥妥的热血男主角,那么作为反派的小弟李景隆,那就是骄奢,不知边界在哪的人物。”
“其中就描写了,李景隆越发骄纵,各路的军将,看见他都得磕头,称他为殿下。还有头号反派建文帝,继续支持他,送他什么斧钺,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全掉在江底了,总结鳖孙干得事,老天都看不过去!”
“至于真实性,咱也不知道,不过李景隆再无脑,朱允炆再愚蠢,也不会如此行径吧,否则老朱的眼光还挺让人怀疑的!”
“别说哈!从结果看,老朱的眼光确实有点那什么!”
朱元璋:你这个后人,坏滴很!专看老朱他的笑话!
李景隆一副天塌了,劈死他都不敢这么想啊!他配么,还称殿下,给文人抓住话语权,是不是劲都往他那使了!?
众人一脸怜悯,这种行事作风,别说他们了,怕是连陛下都不信,有蓝玉的例子在前,李景隆能干这么傻的事!?
不管如何,他这蠢笨的形象,到了后世,都不一定能摘掉呢!
“接下来就是战况特别激烈,燕王朱棣的着名战役——白河沟之战。”
“已知李景隆一方有郭英、吴杰等将领,在奉天靖难记里,他的评价可谓是“花样百出”,比如郭英,说他是老迈退缩,到了吴杰就是懦而无断等等。”
听到这里的明朝诸将:??!
“用一句话形容便是,诸将莫慌,对面的兵将,都是弟弟!”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从德州出发,另一路则是由郭英、吴杰带队,从真定出发,目的地—白沟河。”
托了建文帝的福,李景隆又拿了六十万兵力,什么概念,历史往前翻,拥有六十万兵力,并且以多胜少还打赢了,咱只想得到王翦将军指挥带领的秦灭楚之战了。”
王翦:赢,怎么不能赢啊!
“但李景隆的水平,哪比得上王翦将军,这六十万兵力,他把握不住,和前面五十万一样,前后协调容易乱。”
“这一点,燕王也明白,他觉得对面除了人还剩啥,他就不一样,优势在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