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镜像影业会议室。
上午十点,人陆续到齐了。
会议室长桌能坐二十个人,今天来的不到十个,但都是核心。
杨鸣坐在主位,赵华玲在他右手边。
麻子、柴峰、陈熙娜依次落座。
还有几个部门负责人,制片、宣发、法务。
靠门的位置坐着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西装笔挺,手里拿着笔记本。
他是胡飞的助理,姓李。
杨鸣扫了他一眼。
胡飞没来。
这不意外。
飞扬影视被收购后,胡飞虽然还保留百分之四十九的股份,但已经失去了控股权。
合并进镜像以后,他更是被边缘化了。
但毕竟还是股东,这种高层会议,他有权列席。
只是他自己不愿意来,派了个助理。
杨鸣收回目光,看向会议桌中央的文件。
“人都到了,开始吧。”
陈熙娜起身,把一叠资料分发下去。
“今天主要讨论三件事。”杨鸣说,“第一,新片投资计划。第二,艺人签约和培养。第三,上市准备。”
他顿了顿:“先从财务开始。”
赵华玲翻开面前的文件。
“截至上个月底,镜像影业账面现金四点二亿港币。”她的语气很平静,“收购飞扬的三点五亿已经支付完毕。”
她抬头,看了一眼在座的人:“另外,杨总决定对镜像进行再投资,追加资金已经在本周陆续到账。”
会议室安静了一秒。
几个部门负责人对视了一眼。
“有了这笔资金,我们接下来可以大规模扩张。”赵华玲继续说,“无论是并购、新片投资,还是日常运营,资金都很充裕。”
柴峰放下笔,看向杨鸣。
他知道这笔钱是哪里来的。
阿联酋王储的资金已经开始进来了,而且后续还会陆续到账。
但在座的其他人不知道。
他们只需要知道,老板有钱。
“杨总为什么要再投资?”陈熙娜问。
“因为我们要扩大规模。”杨鸣说,“镜像现在只做内容制作和发行,但产业链还不完整。我们需要往上下游延伸。”
“具体是指?”
“后期制作、特效公司、院线资源。”杨鸣说,“这些都要布局。”
他看向柴峰:“你那边有目标吗?”
柴峰点头:“有几家在接触。香江有两家后期制作公司,规模不大,但技术不错。另外内地有一家特效公司,做过几部大片的特效,口碑很好。”
“价格呢?”
“后期制作的两家,一家要八千万,一家要六千万。”柴峰说,“特效公司要一点五亿。”
杨鸣算了一下。
三家加起来,大约三亿。
“先谈着,价格合适就收。”
柴峰应了一声。
胡飞的助理在旁边记着笔记。
他的表情很平静,看不出在想什么。
赵华玲继续说:“除了并购,我们还要预留资金做新片投资和日常运营。按照预算,今年至少要投三到四部电影,每部平均成本两亿港币。”
“三到四部?”陈熙娜皱眉,“会不会太激进了?”
“你为什么这么觉得?”杨鸣问。
“我们现在的团队还不够成熟。”陈熙娜说,“虽然前两部戏,团队磨合得还可以,但如果同时推进三四个项目,人手会很紧张。”
“可以招人。”麻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