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分开运营,今夕商城的业务还是和总公司藕断丝连的,比如半独立的团购和线下生活业务,就借用了总公司的地推团队,节约了不少人力物力。
开个“分基地”居然要这么大的投入,金尚也不由得有些意外。
野蛮生长的尾声,下一步就是大浪淘沙了,今夕文化领先一步,可能不能笑到最后,还需要好好努力。
听到这个数据,魏双萍有些不能理解,
“金总,北边好歹是大本营,近在咫尺,效率明显要高一点,很多部门还能借用兄弟公司的资源,远在千里之外的江南就没那么多便利了。”
尤其是终端配送,在目前的条件下,十分难做,可再难也要坚持,否则,后果难料。
指望临时工和外包工尽心尽力也不现实,大批量使用全职合同工,又有些不堪重负。
“这方面,我也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尽量在控制成本和服务质量之间,找个平衡点了。”
魏双萍无奈地回应道,
“揽件和配送点的设置,标准电子地图的开发,实名制的推广等等,都需要大家的配合,光靠电商平台,是推不动的。”
不说别的,网络支付就需要银行系统以及手机联络配合,如果这个口子打不开,远程支付就没法实现。
另外,客户下单买东西,平台也要将商品及时送到消费者手里才行,这就需要强悍的物流系统作为支撑。构建一个大型物流基地,包括大型分拣机在内的设备采购,就是一大笔钱,甚至许多都要进口,这可不是一件小事。
看着计划书后面附着的预算明细,后面一连串的零,让金尚不由得头疼不已。
“到处都要钱,难道要让我这个老板亲自上台营业,赚钱填补窟窿吗”
动不动就几千万上亿,家里再有钱,也经不住这么花啊。
接下来,也有好消息,就是和本地商量小灵通入驻的事,成功率还是挺高的,刘燕青走访了几个市区的热点区域,发现移动市话的市场不小。
接下来的两天,大家再次为公事而奔波,下属们纷纷对接各个单位商讨细节,金尚则参加了好几个商务交流会,认识了一些可能会有业务往来的老板。
二十岁上下的小年轻在这样的场合出入,还是挺显眼的,许多企业家都想认识认识。
当然了,今夕商城的火热,多多少少也是加分项,让大家对金尚有点印象。
互联网是个新兴行业,部分传统行业领域的企业家,还认为从业者大多是骗子,当然了,在这一行掘金也是很热衷的,毕竟赚钱效应那么明显。
甚至有几个自认为财大气粗的中年人,开价想要买金尚的公司,着实让人哭笑不得。
效果总体而言,不算特别优秀,但也过得去。
当地的商圈,对有实力的外来者,大抵还是秉持着开放态度的,合作意向比排斥欲望要多。
至于说服当地银团为金尚授信放款,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决定的事。
好在,金尚也不是特别急,实在不行,老黄家的底子还是很厚的,除了大量的不动产,现金也不少,临时支用一下,应该也不难。
如果不是小金不想欠太多人情,坚持要走商业化解决方案,估计要轻松许多。
不过嘛,一帆风顺是好,稍微有点坎坷,也意味着有挑战性。反正不论成败,都承受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