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生物燃料市场,来源主要靠玉米,产量和需求最高的在南美,其次是北美,那边的乙醇汽油消耗量极大,而且越来越多,那边的土地和气候,也十分契合玉米的生长。
国内东北却有点小差异,玉米产量虽然也还可以,却不如更加适合本地,耐寒耐寒,对水肥要求不高的高粱,特殊培育的甜高粱,是十分理想的生物燃料作物,用它来制造燃料乙醇再好不过了。
“我在新闻上都看到了你和石油公司签协议了,乙醇汽油都要铺开了,还不急”
“可以进口替代啊!国内生物乙醇产业链还不成熟,规模效应没起来,成本比较高,本地生产,比远渡重洋进口来的还要贵。”
说是这样说,肯定要尽量推广本地产品,进口只是多一个选择。
“总要铺开的,你的实验室那边推广的新品种,试种不是不错么”
“行倒是行,一下子到俱轮泊大范围种植,不知道产量如何。我原本的打算是,以甜高粱为主,转基因玉米为辅。当然了,也不可能全部制乙醇,不能侵蚀主粮产量。”
“今年的情况,你也看到了。水稻肯定是没法种了,小麦也不能年年种,还是要搭配豆科固氮植物混种轮种。紫苜蓿这玩意为什么受欢迎,实在是太理想了,如果没有重金投入大型机械农场,还是靠它养牛羊,对牧民来说最划算,风险最低。”
注意,俱轮泊附近,其实算不得东北大平原,而是蒙古高原的边缘,海拔挺高的,当地种植了不少耐寒甜菜就是证明。
很多农作物虽然也能种,但产量比西北大农场里的产量要低近三分之一,只有极个别受影响较小,高粱、玉米和土豆就是适应得比较好的农作物。
“真不会亏本吗,现在生物燃料的价格并不太高,国际原油价格今年涨了很多,依然处在低位。”
“肯定不会亏,乙醇价格也还可以,再就是奶牛场对发酵饲料的需求也极高,酿土豆伏特加的余料,着实不太够。”
“能支应过来就好。”
见二姑夫如此有把握,金尚也就不劝了。
各个环节控制得好,肯定是有得赚的,就看如何操作了。
从一个角度看待问题,很多行业都是亏损的,比如种大豆,这东西最大的价值就是榨油,但是,以目前国内外大豆油的价格,肯定是无法回本的,可要是将豆粕,大豆苗和茎秆加工后制成饲料,以及种植一季后固氮效果对土壤肥力改善,绝对是赚钱的。
这就是从上到下吃整条产业链的优势,大公司能够在更高的层面调配资源,最大限度利用土地价值,而不是如小农种植、散养牧户和油料作坊等,光靠眼下的一亩三分地,抵御风险的能力太低了。
“就是你在京城弄的羊驼,似乎不太适应北方极寒天气,不如本地山羊、绵羊和牛、马等长得好。”“我知道,可能是水土不服吧,慢慢选种,以后能得到优质品种就好了。”
羊驼幼崽的价格,至少是羊崽的十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可见这养殖起来有多赚钱,羊驼毛是布毛皮市场的高等品,产毛多的羊驼几乎就是“行走的黄金”。
只不过,羊驼养殖的麻烦更多,不如养牛养羊的技术成熟。
目前看来,在黄河南北区域略微干燥温暖的地方适应得不错,南边太潮湿,东北则太冷了。
“也不是不能养,就是不如绵羊好养活,冻死一只心疼得不得了,精心伺候吧,成本又上去了。”
“毕竟不是本土物种,而且,咱们国内羊驼养殖开始得比较晚,没什么积累,只能慢慢来。”
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羊驼毛产量也就马马虎虎的程度,在几个养殖基地还算不错,大规模推广的条件还不成熟。
至于国际上赫赫有名的特化羊驼品种,那真是千金难买,别说求购,见一面都不容易。
农牧业别看它传统,技术含量一点都不低,做到极致后,门槛高得吓人,而且没有捷径可走,所谓的弯道超车,在这一行几乎是不存在的,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水平高下一目了然。
就算是有“金手指”加持,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
“我来的路上看了下,新型滴灌技术,水肥一体,节能环保,确实不错,今年气候有点异常,但收成似乎没有受到多大影响。”
“水利工程到位嘛,稳中有升,前两年还是沙地荒田,现在改善了许多。就是,风沙似乎越来越大了,我有点担心,俱轮泊附近其实还算好,漠北、西北和极北地区情况也需要治理。”
整个北方大平原,光开发一地是不行的,沙尘暴横扫之下,处在下风口的区域,做得再好也不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