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令下,几个壮小伙立马走过去,抬起棺盖,重新盖好。
这就开始准备封棺了。
奉天城最好的木料,连刷七道大漆,锃光瓦亮,仿佛铜铸铁打,周围画着描金图案,头顶福字,脚踩莲花,金童执幡,玉女提炉,就这一口棺材,普通老百姓这辈子都挣不出来,可想江家骄奢到了什么地步。
筷子粗细的大铁钉,分别垫上红布条,钉在棺材四角。
阴阳先生站在旁边也没闲着,每钉一根钉子,他就跟着念叨一声。
“一钉添人要进财,二钉福禄天降来,三钉儿孙登金榜,四钉代代坐莲台!”
北方封棺,多半要打五根钉子,而不是七根,最后一根钉子还得垫上五彩布条。
阴阳先生见棺材四角都已封好,随即又道:“孝子上前!”
江连横起身走过去。
阴阳先生低声吩咐道:“江老板,最后这根钉子叫‘子孙钉’,您虚敲三下,别钉死了,这叫家门留后,人丁不绝。”
江连横点点头,按照吩咐虚敲了三下。
封棺礼毕。
阴阳先生手拿罗盘,走出灵堂,冲院子里前来送丧的宾客说:“各位亲友,烦请移步,都去外头等着吧!”
众人点点头,纷纷退至院门外,胡同里站不下,就只好又散到周围的街面儿上安心等待。
这时候,院子里就只剩下自家人了。
江连横、薛应清、四风口、花姐、书宁、程芳、谷雨、江雅、以及江承业和海新年。
胡小妍坐在二楼书房的窗边,隔着纱帘,仔细打量着院子里的情况。
江承志年岁太小,怕撞煞,所以也留下来,并不参与送葬。
人都齐了,只有赵国砚和闯虎不在场。
阴阳先生左右看了看,忽然问:“待会儿谁留在家里”
张正东迈步上前:“我留下。”
“哦,大米都准备好了”阴阳先生低声嘱咐道,“待会儿老太太的灵柩出了家门,记得要在屋里的各个角落撒上大米,不能动,等到明天一早,再拿新笤帚归拢起来,扔了也行,留下也行,扔就扔得远远的,留就留在厨房角落,听懂没有”
张正东办事细致,自然用不着反复提醒。
阴阳先生看时辰差不多了,就将陶盆递给江连横,又分别给四风口派活儿,谁提灯笼,谁打幡儿,全都安排好了,方才款步走到院门前,比比划划,低声念叨两句,随后又转回来,接着念叨:
“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头顶八卦,脚踏魁罡,吾奉玉皇,差我起丧,今日出灵,化为吉祥!”
“杠夫进门,给老太君抬棺啦!”
话音刚落,就见十六个青壮年顺着院门鱼贯而入。
这一班杠夫,个头高大,臂膀厚实,头上戴的是红缨帽,身上穿的是抬死人的绿架衣,看起来威风凛凛,很有气势。
非要说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这身衣裳不太合体。
但这也很正常,杠房的架衣都是固定的,没有人会量身定制,也没有杠夫会自己准备行头。
院门外,先放了两串儿鞭炮。
随后,众人走进灵堂,先用小杠将灵柩请出门外,后换大罩十六人杠,再请四十八名杠夫,恭送老太太上路。
那位问了,你这口棺材才多大,用得着这么多人抬杠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