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看到那些自相矛盾的理论,他看到的,是无数个光芒万丈的“别人家的孩子”。
一块数据板上,滚动播放着姜白龙在酒池肉林里,如何顿悟“创造”之法,最终靠一滴露水净化心灵的英雄事迹,标题是《顶级帅哥的自我救赎,你学不会的》。
另一块数据板,则详细分析了商大灰,一个平平无奇的干饭人,是如何靠着一坨焦炭沙拉,领悟了“不忘初心”的真谛,标题是《底层逆袭!他用一顿饭,打败了地狱!》。
甚至还有一块数据板,上面写着《闻家兄妹:艺术的终极力量,在绝望中点燃心火》,配图是闻艺和闻媛在冰天雪地里,相拥取暖,用“美”对抗严寒的感人画面。
这些数据板,就像一个永不停止的朋友圈,二十四小时无间断地,向他推送着他所有同伴的高光时刻。
每一个故事,都在用最光彩夺目的方式,反复强调着一个事实:他们都成功了,他们都升华了,他们都找到了自己的“道”。
而你,常青,你在这里干什么?
你在这里看别人的成功故事。
常青的性格本就冷静中带着一丝挥之不去的嫉妒,这几乎是他的心魔。此刻,这心魔被“智道”无限放大。
他感觉自己像个小丑。
他觉得自己被全世界抛弃了。
凭什么?
凭什么他们都能找到自己的价值,而我只能在这里仰望他们的背影?凭什么礼铁祝那个糙汉子能当主角,而我只能当个配角?
他的内心,被嫉妒的毒火疯狂灼烧。他想学,想追赶,可每当他试图从那些“成功学”里寻找方法时,数据板的最后总会弹出一行扎心的总结:“此成功案例具有不可复制性,仅供瞻仰。”
这比直接说“你不行”还要伤人。
它在告诉你:你看,别人都行,就你不行。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
井星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思维混乱。他引以为傲的逻辑和分析能力,在这里就像一个试图给粪坑分类的洁癖。他越是试图整理,就越是被卷入更深的矛盾和悖论之中。
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
“道可道,非常道……可这道也太‘非常’了,它非常不讲道理啊!”
“存在即合理……可眼前这一切,除了能把人逼疯,它合理在哪?”
“我思故我在……可如果我的思想本身就是一团浆糊,那‘我’又是什么?”
这位睿智的茶仙,第一次感觉自己的大脑,变成了一锅沸腾的、散发着馊味的八宝粥。
就在他思维即将彻底崩溃的边缘,他猛地想起了礼铁祝他们破局的关键。
创造!
对,是创造!
既然这里所有的“知识”都是被污染的、有毒的。那我何不创造一个属于我自己的、纯净的“知识体系”?
井星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希望之火。
他像一个在垃圾场里开辟家园的拾荒者,开始了自己的“创造”。
他盘腿坐下,闭上眼睛,强行屏蔽掉外界那些嘈杂的、疯狂刷屏的垃圾信息。他要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栽下一棵“知识树”。
他开始从最基础的、他唯一还能确信的公理开始。
“一加一等于二。”他在心中,种下了第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