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城门!”来到城门口的杨袭古,热泪盈眶的吩咐道。
看到那面熟悉的唐旗,看到旗下那个端坐马上、身影挺拔的年轻人林昊时,这位坚守西州多年、见惯了生死离别的老将,眼眶瞬间通红。
他的激动,不单单是因为林昊,而是林昊身后军民带来的含义,大唐没有放弃这里,大唐他又回来了。
沉重的城门被缓缓推开,发出刺耳的摩擦声。西州城内,几乎所有还能动弹的人全都涌了出来,自发地站在道路两旁,翘首以盼。
欢呼声、哭泣声、不敢置信的惊呼声汇成一片。
林昊一马当先,率领队伍缓缓行至城下。他只是一抬手,身后庞大的队伍令行禁止,骤然停步,只余下风卷旗帜的猎猎作响。
他飞身下马,快步走到激动得难以自持的杨袭古面前,郑重抱拳行礼:
“杨都护,此去长安,获陛下召见,如今奉旨归来,宣布陛下旨意······!”
将德宗皇帝勉励的话传达完,又拿出圣旨,宣布朝廷关于建立西域大都督府的事情,统御西域诸事的旨意,以及任命林昊为大都督的事情,悉数传达。
林昊旨意宣读完毕,杨袭古兴奋的情绪逐渐恢复,接过旨意仔细查看了起来,思考德宗旨意里的意思。
他有些好奇,为什么会将林昊这个权行军司马,任命为西域大都督,这让他有些费解。
之前林昊跟他谈话的时候,林昊也只是表达了,未来获得皇帝的敕封,在轮台那里屯田发展,如今却出人意料的成为大都督。
看着林昊后面,那望不到尽头的人群和物资,只能暂时压下心中的疑惑,不管怎么说,大唐能派人来西域都是好事,有了这股新生的力量,西域暂时稳住了。
至于是否有政治倾轧,或者权力争夺,这些都无所谓了,他们这群人早就是耄耋老者了,让林昊这个年轻人上位,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
“好!好!回来就好!林~!”本想叫林昊司马的,不过想到林昊获得了陛下的敕封,于是顺势改口道:
“林都督!这些军卒~,还有这些百姓,都是~”
“五千新募士卒,两万自愿西迁百姓,还有朝廷部分粮饷军械,及长安、朔方诸多商家组织的商队。”林昊言简意赅地汇报:
“陛下已授我持节都督安西、北庭诸军事,命我统筹西域防务屯田事宜。杨都护,从此之后,西州、龟兹不再是孤军!”
林昊的话清晰地传遍四周,引发了更大的轰动。援军!真正的援军!还有百姓!还有商队!这意味着希望,意味着坚守有了意义!
许多白发苍苍的老兵再也抑制不住,放声痛哭。更多的人则开始在移民队伍中急切地寻找,呼唤着可能存在的亲人的名字。
一时间,认亲的悲喜剧在城门外纷纷上演,泪水中交织着巨大的喜悦和深藏的酸楚。
杨袭古看着眼前的一切,看着林昊身后那支虽显疲惫却充满生机的力量,还有些眼中重新燃起火焰的西州老兵,他重重地拍着林昊的肩膀,丝毫不在意林昊的大都督身份。
最后长叹一声,眼中带着前所未有的轻松与期盼说道:
“来了就好,有了朝廷的支持,西域就有指望了!进城,快进城休息!”
随后庞大的队伍开始有序涌入西州城,这座被围困、沉寂了太久的孤城,仿佛被注入了滚烫的鲜血,瞬间活了过来。
喧闹的人声、车马声、欢声笑语,驱散了多年积郁的死寂与绝望。
林昊走在城中,看着道路两旁那些激动落泪、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白发老卒与百姓,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这只是第一步,接下来,除了稳固西州,还要去一趟龟兹,然后拿下关乎未来屯田自持的命脉——轮台。
嗯,关于轮台,这里有一个容易让人误解的地方,跟鄯善城差不多的情况。
其实轮台县的地理位置是有争议的,轮台县的出处应该有两个,不过他们并不在同一个时空。
大唐时期的轮台县,应该是乌拉泊古城遗址,位于今乌鲁木齐市东南郊,是唐代北庭都护府的重要军事防御体系之一,也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重要节点。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平定高昌国后,在天山以北设置了庭州,辖金满、蒲类和轮台三县,这是唐代轮台县首次见诸典籍。
而现代的轮台县,是1902年清政府将布古尔地区改置轮台县,隶属于焉耆府设立的轮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