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出征之后,一些祭祀的典礼需要太子代替朕参加,朕希望你这段时间多多学习礼仪,替朕祭天、祭祖!”
就这?
李健有些失望,还以为父皇要让自己监国,原来只是让自己代替他参加那些复杂的祭祀仪式。
李瑛放下茶盏,故意试探道:“二郎啊,五郎年龄虽幼,但却主动要求跟随父皇出征。
朕在想,是不是应该也带着你去战场上磨练一番?”
李健吃了一惊,嗫嚅道:“父皇适才不是说让儿臣替你祭天、祭祖么?”
“你若随朕出征,让三郎代朕祭天、祭祖也可。”李瑛继续试探。
李健思绪飞转,暗中揣测父亲这话什么意思?
听说那吐蕃高原十分邪门,汉人过了吐谷浑之后就喘不动气,大名鼎鼎的薛仁贵就曾经在大非川葬送了十万大军,自己随军出征万一吃了败仗,凭自己的骑术怕是只能成为待宰羔羊……
虽然李健十分渴望接触兵权,但却不想送死。
再退一步来说,父皇是不是在给自己下套,如果自己答应了,他会不会就让自己替他出征,然后他就留在京城了?
李健越想越觉得有这个可能,刚才他说的让自己替他祭天、祭祖只是个诱饵,是他玩的欲擒故纵的手段,真正的目的是让自己挂帅出征,大人心眼就是多……
“但如果我说自己不敢上战场,说不定父皇就会训斥我没有胆量,骂我懦弱……”
在眨了几下眼睛之后,李健便有了应对之策。
“若非孩儿现在需要为母丁忧,何须父皇亲自出征?儿臣亲自统率大军上高原便可踏平布达拉宫!
只是、只是……母后才刚刚辞世两个月,孩儿就不再为母后守灵,只怕会惹来骂名。
以儿臣之见,不如让三郎替父皇出征算了。
他现在也已经娶妻成家,过了年之后也已经十三岁了,也到了为父皇分忧的年龄。”
“呵呵,二郎说的倒也有理。”
李瑛抚须微笑,试着揣测这个太子的心理。
从他犹豫的语气中看得出来,他并没有上战场的决心与勇气,对兵权也不像狼闻到肉味那样贪婪。
但他能够随机应变,让自己的回答变得合情合理,不但隐藏了自己的胆怯,反而凸显了自己的忠孝,对于一个刚满十四岁的少年来说,这机智也算上乘。
现在还看不透李健有多大的能力,但他目前的表现比兄长李俨要强出许多,可以继续观察他的潜力。
只要这个太子不学李承乾,李瑛就会给他表现的机会。
如果李健能够表现出卓越的才能,展现出一个合格继承人的潜质,李瑛也不会扼杀他继位的希望。
其实,册立李健为太子,本身就已经给了他机会。
如果李瑛突然出现意外,那李健就可以凭储君的身份继承帝位,其他皇子都还年幼,还没有人能够与之竞争。
李健将来能走到什么地步,李瑛目前也不知道,只能看他自己的表现与造化。
“那你回十王宅之后转告三郎,让他做好跟随朕出征的准备,他已十三周岁,是时候磨练一番了!”
李瑛看似随意实则有心的再次给李健挖了一个坑,试探下他处理兄弟关系的水平如何?
李健心头暗喜,不动声色的躬身领命:“儿臣谨遵父皇吩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