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希望虽然认为王忠嗣这么做的可能性极大,但也犯不上因为安守忠得罪王忠嗣,便提议把安守忠的奏折快马加鞭转送到高原,请大唐皇帝定夺。
颜杲卿道:“陛下离京已有二十多日,此刻估计早已深入高原,距离长安怕是不下三千里路程,纵然八百里加急送信,一来一回也得七八天的功夫。
再者说了,陛下隔着辽东万里迢迢,他又怎么能断定安守忠所奏是真是假?
就这样把奏折送到陛下手中,让他给两位大将评理,岂不是给陛下出难题,让陛下空口断案?
以我之见,应该先派出一个调查团赶往河南、辽东就地调查,等弄清了事情的真相之后,再上奏陛下不迟!”
“颜相言之有理!”
裴宽首先赞同颜杲卿的建议。
杜希望也赞同:“还是颜相的主意更好,我支持你的看法。”
东方睿、李适之、刘君雅这三名内阁大臣也表态支持颜杲卿的提议,认为先派出调查团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报给皇帝不迟,而不是直接把难题甩到远在高原上的皇帝面前。
这样一来,就有六位内阁大臣支持颜杲卿的提议,不用等韦坚、皇甫惟明、韦陟三人表态便直接通过了。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确定由哪几个部门去调查此案?
户部与兵部作为直接参与的部门,肯定要有官员参加,主要讨论的是除了兵部与户部之外,还应该再让哪两个部门参与进来?
“我认为让御史台与大理寺各派遣几名官员参与,可以保证调查的公正性。”
刑部尚书皇甫惟明第一个站出来表态。
作为王忠嗣的好友,他其实很想让刑部参与此案的调查,奈何这不是刑事案件,让刑部强行参与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于是皇甫惟明便把李亨执掌的大理寺推了出来。
如果说御史台是大唐的纪检委,那么大理寺就是大唐的检察院,调查武将滥用职权属于职责所在。
皇甫惟明知道李亨与王忠嗣的关系比自己和王忠嗣还铁,只要让李亨参与进去,不管这件事是真是假,都可以帮助王忠嗣化解。
“我支持皇甫尚书的提议!”
皇甫惟明话音落下,工部尚书韦坚立刻表态支持,以达到引起其他人共鸣的效果,毕竟皇甫惟明的提议合情合理。
站在下边的李亨有些牙根痒痒,奈何自己不是内阁大臣,没有表态的权力,只能站在一边看戏,心中暗自祈祷多站出来几个人支持皇甫惟明的提议。
万一皇甫惟明的提议没有获得足够的支持,自己就必须站出来抗议,这种事情凭什么把大理寺排除在外,就因为我李亨没有成为内阁大臣吗?
“大理寺与御史台都是职责所在,理应参与调查!”
户部尚书刘君雅既不想得罪安守忠,更不想得罪王忠嗣,自然希望有更多的部门参与进来分担火力,当下紧跟着韦坚表态支持。
裴宽、李适之、韦陟也都表态支持,皇甫惟明的提议顺利通过,留守内阁当朝决定派出由兵部、户部、御史台、大理寺四个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赶往辽东深入调查此事,等查清了真相之后再上报大唐皇帝。
裁决完毕之后,韦坚看似无意实则有心的为李健造势。
“唉……以后陛下再出征的时候,我等应该奏请由太子监国,免得我等都怕得罪人,谁也不敢站出来一锤定音!”
韦坚话音落下,马上引起了一帮九卿与五监的附和,凭什么你们六部尚书就要高人一等?
“韦尚书所言极是,自古以来,皇帝出征理应由太子监国,免得群龙无首,谁也做不了主!”
除皇甫惟明之外,其他的内阁大臣并未表态,由裴宽宣布早朝结束。
你们有本事去给陛下奏请,在这里起哄有什么用?
我们总不能现在就把太子拉出来监国吧,这韦坚简直是没事找事,太子跟你有什么关系,就在这里没事找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