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官很有默契的齐齐高呼。
李善长站出来道:“陛下,臣突然响起当初咱们大明刚刚建国,百废待兴,也是有个富商仗着给大明修缮城墙,有些功劳企图将手伸到朝廷内来,最后却是被陛下巧妙化解,欧阳驸马此番处理商人风波一事,与陛下所用之法,颇为相似啊!”
听到这话,朱元璋颇为满意点头,这可是他朱元璋一生中引以为傲的几件事,完全可以和击败陈友谅、张士诚等相提并论。
郭资颇为好奇问道:“李大人,我常年在边疆为官,对于此事颇为陌生,不如你帮忙讲讲当年的事情,也好让我等领略一下陛下的风采!”
<divcss=tadv>朝堂之上很多老臣知晓此事,不过也有很多刚刚从地方上升上来的官员并不知晓,也都纷纷附和,想要李善长讲讲这个故事。
李善长笑着看向朱元璋,“陛下,这件事与您大战陈友谅、张士诚相比,的确是没那么人知道,既然这么多同僚想要知道,不如让臣给他们讲讲?”
宣扬自己的光辉事迹,朱元璋没理由拒绝啊!
正好让百官们知道,在对付商人的手段上,还是他朱元璋手段更加高明!
朱元璋故作深沉的思考片刻,这才点点头,“既然诸位爱卿想听听,那你就讲吧,不过朕可得提醒你,实事求是,别过分吹嘘!”
“是,请陛下放心,臣一定如实讲述。”李善长拱手,低头思索片刻,然后开口道:“十多年前,也就是大明刚刚建立的时候,江南有个富商名为沈万三,其出生普通人家,即便是在战乱中,这沈万三靠着自己的聪明,经营生意,经过数十年的富累金玉,他已资巨万方,成为江南的第一大地主。”
“这沈万三田产遍天下,沈家因为土地太多,所以雇佣了很多长短工,解决了很多人的衣食问题,在江南颇有名望。”
“然而,这沈万三有了钱就有了其他想法,他首先是做出乐善好施,爱护百姓的模样,这些行为让他在当地有着很高的威望。”
听到这里,有官员开口道:“李大人,您为何说这沈万三是故意做出‘乐善好施、爱护百姓’的模样,难道就不能是这沈万三真心想做善事么?”
李善长微微一笑,“你可知沈万三是如何发家的?”
“世人皆传沈万三出身普通,聪明伶俐,勤劳好学,诚信经营这才攒下偌大身家,哼哼,在乱世中做生意,还做的这么好这么大,你们当真以为他是靠个人能力和心善么?”
“据老夫所知,沈万三早年在姑苏城经营千亩庄田,之后利用朝廷开放私人对外贸易的商机,与东赢和南洋从事丝绸、茶叶、瓷器及工艺品的生意,沈万三注重攀附权贵,巴结有权有势的人,所有关节都是用钱打通,元朝官员皆有收其贿赂,之后当时江苏台州的私盐贩子张士诚发动农民起义,自立为周皇帝,沈万三为了巴结张士诚,出资为张士诚的官兵发放犒赏,而张士诚在运粮北上时,也划拨给沈万三一大笔舟船脚力费用,这使沈万三迅速成为江南第一大富豪。”
“陛下灭掉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等人的军队,攻下了苏州城,建立大明,见此情形,沈万三立马抛弃张士诚,向陛下表示自己的效忠,组织江浙地区的大户向大明缴纳了税粮万石之多,沈万三为了巴结陛下,还设宴宴请陛下,酒宴上,红玛瑙酒杯、羊脂玉筷架、白玛瑙水果盘.极尽奢华,还派出美女、金钱诱惑,只不过陛下并没有上当罢了!”
“你们说如此一个善于经营、攀附的商人,他当真是真心为了做善事?!”
一时间,大殿内鸦雀无声。
朱元璋见状,朗声道:“今天这个事情也是为你们提个醒,商人会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你们得要抵住他们抛出的各种诱惑!!”
“好了,李善长你继续说。”
“是,陛下!”李善长点点头继续道:“当时明朝初建,经过战乱的国家百废待兴,而修城墙是当务之急。于是陛下就下令修建城墙,可未曾想国库空虚,根本支撑不了城墙的建设,城墙才开始不久,国库里就已经没钱支付了。
大臣纷纷向朝廷递交折子,奏请陛下尽快解决资金问题,朱元璋也急得一筹莫展,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沈万三主动要求承担修城墙费用,更是坚定地说出‘承蒙皇上看得起我沈万三,为国家捐资我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