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位都坐吧。“欧阳伦打了个哈欠,随手将铜钱往案几上一抛,“叫你们来,是为了铁路宣传的事。“
《金陵新报》的主笔钱礼闻言立刻挺直了腰板,却见欧阳伦已经歪在椅背上,眯着眼睛看窗外树影婆娑。
“铁路工程进展顺利,但百姓不解其妙。“欧阳伦慢悠悠地说,“你们各家报纸,从下月起,要开辟专栏报道。“
《北方快报》的刘主笔小心翼翼地问:“大人希望我们如何报道?是着重工程进度,还是“
“故事。“欧阳伦悠悠开口,“我要你们写故事。写工地上工人怎么拼命干活,写他们老婆孩子怎么盼着铁路通车,写沿途村庄怎么期待火车经过。“他手指轻叩桌面,“特别是那些感人的,比如老母亲给修铁路的儿子送鞋,小孩子第一次见到铁轨什么的。“
赵明德恍然大悟:“大人的意思是,要让百姓感同身受?“
欧阳伦又懒洋洋翻个身,旁边的美婢立马端着茶送入欧阳伦嘴中,喝完茶欧阳伦继续开口:“聪明。铁路不是冷冰冰的铁疙瘩,是连着千家万户的血脉。“他突然笑起来,“你们可以搞个'铁路英雄'系列,每期报道一个普通工人,写得煽情些。对了,工部、户部可以出点润笔费。“
几位报人顿时眼睛发亮。钱礼搓着手问:“那关于工程本身的技术细节.“
“那个简单。“欧阳伦随手从案几底下抽出一迭文稿,“工部已经准备好了说明材料,你们找书吏抄一份就是。“他忽然压低声音,“但记住,报道要着重'大明盛世'四个字,把铁路和国运联系起来。“
众人连连点头。欧阳伦却又恢复了那副懒散模样,手指轻轻敲击扶手:“还有一事。各家报纸要统一口径,铁路是圣上英明决策,工部上下齐心,百姓踊跃支持。至于那些钉子户、闹事的“他意味深长地顿了顿,“就不必提了。“
“下官明白!“几位报人异口同声。
欧阳伦满意地点点头,忽然从袖中摸出几个精致的鼻烟壶,一人赏了一个:“这是西洋来的玩意儿,诸位拿去把玩。“他打了个哈欠,“具体事宜你们找周主事商量,本官要小憩片刻了。“
众人识趣地告退。走到院中时,赵明德忍不住回头望去,透过半开的窗子,看见欧阳伦已经蜷在太师椅上,一本账册盖在脸上,似乎真的睡着了。
钱礼小声嘀咕:“这位大人真是.与众不同。“
刘主笔却若有所思:“看似漫不经心,实则处处用心啊。你们没发现吗?方才半个时辰,他把舆论方向、报道重点、甚至我们的润笔费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几人正说着,一个书吏匆匆追来:“诸位留步!大人方才忘记说了,每月初五前要将样刊送工部过目。“书吏压低声音,“大人虽然不说,但若报道得好,年底工部订报的份额“
报人们相视一笑,心中已然有数。
《金陵新报》刊出“铁路英雄“系列首篇的第三日,南京城西的“聚仙楼“茶馆里人声鼎沸。说书人老郑把报纸往案上一拍,唾沫星子飞溅:
“列位看官,今日不说三国,单表这筑路工人赵大锤!“他抖着报纸,“这赵师傅为了抢修滁州段,三过家门而不入啊!他老娘病了,托人捎来一双新纳的布鞋,赵师傅捧着鞋在工棚里哭了一宿,第二天照旧抡大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