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买着买着,被平时经常光顾的商贩悄摸摸地拉到一边,这么那么一说,汪嬷嬷气得要吐血。
紫苏也顾不上买了,急匆匆地跑回衙门找孙山。
孙山见汪嬷嬷如此急切,还以为发生了大事,也不由地紧张起来,急切地跑过去,轻轻一扶。
面上依旧平常地问:“嬷嬷,什么事了?”
汪嬷嬷喘了口气,又喝过桂哥儿递过来的水后,才缓过来。
整张脸涨得通红,气得不要不要地说:“老爷,外面的人,外面的人传你喜好特殊,不喜苗条淑女,转喜五大三粗的悍妇,他们,他们还说一溜烟的美女你不选,转盯着壮妇看......”
顿了顿,继续说:“还说我们家的夫人,肯定彪形壮妇,你才娶回家。”
之后又说:“他们还说老爷你缺什么就喜欢什么,长得像条藤那么瘦,所以喜欢肥实大只的妇人。还说咱们的小小姐,肯定是肥头大耳的小姑娘,因为是壮妇生的。”
在孙家村的那么多人中,经过半年的语言培训,孙山和汪嬷嬷对本地话的掌握程度名列第一,甚至汪嬷嬷比孙山还擅长说。
汪嬷嬷每天都要外出买菜,一开始鸡同鸭讲,慢慢地,跟商贩说得多,越来越熟练了。
同样还因为是知县厨娘的身份,不少商贩特意来讨好,都想汪嬷嬷发展超越“买卖”的关系。
特别不少婆子还想跟汪嬷嬷成为闺蜜。于是经常找汪嬷嬷聊天。
这不,因为听得多,说得多,汪嬷嬷一直冲冲冲,成为孙家村讲沅陆话最厉害的那个人了。
今日被一直“致力于成为汪嬷嬷闺蜜”的婆子拦住,这么那么把市井流传的八卦告诉汪嬷嬷。
汪嬷嬷一听,头晕目眩,两眼冒出火花。
当然第一时间给老爷澄清了。之后急匆匆地跑回衙门。
孙山一听,本来三角眼不吊的,瞬间高高吊起,错愕地问:“嬷嬷,你没听错?真的这样传我?”
什么缺什么,爱什么,说他就算了。
怎么连远在天边的云姐儿和小肥妹也说上了?
岂有此理!等抓到谁传的就拎到衙门打板子!
桂哥儿跳脚地骂:“汪嬷嬷,到底谁说的,让他出来,看我打不打死他。竟然敢这么编排我家山哥,不打他一顿,我不姓孙。”
汪嬷嬷也生气啊,竟然敢这样传他们的老爷。
而且汪嬷嬷的话已经优化后的好话,更难听的还有。
比如老爷喜欢被人压,老爷喜欢肥婆肥妹,老爷眼光异于常人,怪不得把富商的婢女全退回去了。
这事怕马屁拍到马蹄上,送礼送到阴沟里了。
有些还乱造黄谣,汪嬷嬷听到“闺蜜”说的话,气得快原地飞升了。
汪嬷嬷气愤地说:“老爷,这些人简直胡说八道,你快把他们抓起来,好好地打板子。让他们说,让他们说,最好直接朝着嘴巴打板子,把他们打成哑巴。”
实在太欺负了,还编排小姐,甚至小小姐也不放过。
我可怜的小姐,什么都没做,就成为被说闲话的对象。
我可怜的小小姐,肥肥胖胖,白白净净多可爱,竟然被说成肥头大耳。
实在太气煞人了,一定不能放过这些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