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聪明的你肯定猜到了。
没错,还是量子数。
盖尔曼故技重施,通过量子数来“硬凑”。
他构想了三种基本粒子,分别是:上夸克u、下夸克d、奇夸克s。
此外,还有它们各自的反版本,即反上夸克、反下夸克、反奇夸克。
前面说过,在八卦图中,通过量子数的加减就能解释粒子的衰变秘密。
而现在这六种夸克也有自己的量子数。
盖尔曼就想:
“只要我通过六种夸克的量子数,能组合出所有已知强子的量子数,那不就说明夸克就是更基本的粒子吗?”
说干就干!
一干还真行!
盖尔曼的夸克模型,真的能组合出当时已知的所有强子。
其中,两个夸克能组成一个介子;比如π+介子是由一个上夸克和一个反下夸克组成。
三个夸克能组成一个重子;比如,质子就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
可以看出,牛逼哄哄的夸克和夸克模型,其实完全就是靠量子数硬凑出来的。
不是大家想象的那种:一位大佬绞尽脑汁,通过各种复杂深奥、高深莫测的理论推导出来的。
好像我上我也行的样子。
1964年,盖尔曼正式发表了自己的夸克理论。
很显然,当时大部分物理学家都不接受这个理论。
“这他娘硬凑出来的能行吗?”
“就算是大佬也不能这么玩吧。”
而且最重要的是,夸克所带的电荷是分数,这就有点太扯淡了。
电子的电荷是一个单位基本电荷,经受住了无数的考验。
而电子又是公认的基本粒子,不可再分。(盖尔曼的理论中,电子也不可分)
所以,分数电荷算怎么回事?
但盖尔曼毕竟是超级大佬,他的理论再离谱,大家也会去研究。
毕竟之前人家凑出来的Ω粒子,最后还真的被找到了。
也许夸克是同样的情况。
于是,很多人开始寻找夸克这个“更基本的粒子”。
结果怎么说呢?
既找到了又没有找到。
因为实验人员发现用电子撞击质子时,确实撞到了质子的某种内部结构。
这表明,质子并不是基本粒子,它的内部还有东西。
但是不是盖尔曼预言的夸克,谁也说不准,因为夸克太小了,超出了检测能力。
所以,最后得出结论:夸克可能存在。
盖尔曼再次封神!
这时候,有人着急了:
“作者,你怎么还没讲到标准模型啊。”
不急。
从1964年到1974年,这十年间,盖尔曼的夸克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为新发现的各种强子现象,都可以用三种夸克和它们的反夸克解释。
看来三种夸克就是基本粒子了。
然而,就在这时,一位华人大佬出手了!
“三个夸克它也不对称啊!”
:<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手机版:<ahref="https://u"target="_blank">https://u</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