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玉在前,瓦石难当。”李恩淡淡说道。
他自然是无条件支持李讲的,更何况还是《长恨歌》这样无可挑剔的作品。
事实上何止是他?
许多人看向扶瑶的眼神中,都流露出怜悯的意味。
原因很简单,正如李恩说的那般,李讲这么好的作品摆在面前,扶瑶却与他思路相撞。
这简直就是倒霉透顶了,完全就是以卵击石。
人们轻轻摇头,仿佛已经看到了扶瑶的结局。
赤千古立在人群中,冰冷的目光扫过众人,沉声道。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寻着声音轻声询问弹琵琶的是谁?琵琶停了许久却迟迟不语。
我们移船靠近邀请她出来相见,叫下人添酒回灯重新摆起酒宴。
千呼万唤她才缓缓地走出来,用怀里抱着的琵琶半遮着脸面。
她转紧琴轴拨动琴弦试弹了几声,还没弹成曲调就先有了感情。
————
听到这里,许多人眼前一亮,情不自禁的点头。
即便是林晏、沈妍这些与李讲亲近的人,也不得不承认,扶瑶的文字功底非常深厚。
哪怕只是寥寥几句,也将当时的场景,还有乐姬那羞涩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
叫众人仿佛成为了当时宾客中的一员般,置身其中。
但李恩还是不愿承认扶瑶,于是哼哼鼻子道,“也算不错,有可取之处,不过立意太低,与《长恨歌》相差甚远。”
众人默然,无法反驳。
因为从目前来看,扶瑶所叙述的,仅仅只是自己过往的一段经历。
这样的故事,怎么能与杨玉环与汉皇那样荡气回肠,跌宕起伏的凄美爱情相提并论呢?
一些人认为,《琵琶行》虽好,恐怕最多也就镇国了。
赤千古两只眼睛像是含着火焰,恶狠狠地瞪了李恩一眼,带着强烈的警告。
李讲只好微微侧头,李恩顿时缩了缩脖子,不再言语。
赤千古继续朗诵。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在此之前,人们多多少少,还是瞧不上扶瑶这篇作品的,毕竟立意太低,只是觉得语句清新,所以才有兴致听下去。
可从这里开始,一切都开始变得不一样了。
金黄色的庆云,从赤千古手中的画卷蒸腾而起,一段乐声,时而急促沉重,如霹雳弦惊,暴风骤雨。
时而细促轻幽,如夜深人静,窃窃私语。
嘈嘈声,切切声交错更替,此起彼伏,就像是大大小小的珍珠,一颗颗的掉落在玉盘之上。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这一段就是描写乐姬技艺之高超了。
原本众人是绝没有机会欣赏的,但是万万没想到,扶瑶的文笔竟然精练到一种高深莫测的地步,几近道境。
无形的力量扩散出去,所有人都听到了那乐声,听得如痴如醉,物我两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