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的他,心中凭空生出了一副人老了的欷歔感,眼神无比的复杂,朱允熥治国的能力,他现在是看到了,一点也不比打仗差,甚至更加的恐怖。
众所周知,武力是最容易的事情,但是,经营这东西,需要考虑的因素就太多了,眼前应天府的变化无疑不在表明朱允熥是正确的,照这样下去的话,要不了多久大明百姓种地可能还真的不需要交税了。
种地不交税,这个事情这实在是过于匪夷所思,按照他原本心中的想法,这种事情即便是要实现,可能也需要很长很长的时间,但是现在,他感觉这个时间可能不会很久。
“变化确实大,谁能想到,允熥皇孙当初对商贸的改革,竟然如此的可怕。”汤和点点头,满脸的深以为然,他也被应天府如今的变化给吓到了。
毫不夸张的说,现在的应天府,一天一个模样,发展的势头,那简直就和开了挂一般,疯狂的奔跑。
朱元璋看着眼前来来往往百姓脸上的微笑,第一次对自己的眼光和能力产生了怀疑:“难道商业才是王朝的未来?重农抑商是错误的?”
汤和发现了朱元璋目光有些出神,问道:“陛下,怎么了?”
这些天与朱元璋相处下来,让他再次找到了当年与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感觉,那种兄弟之间的羁绊,那种他再也不需要无时无刻小心翼翼说话的场景。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回过神来,道:“汤和,你说咱是不是错了?”
“啊?”汤和听到朱元璋的话有点懵逼,目光中充满了浓浓的疑惑,道:“陛下,您在说什么啊?臣有点听不太懂。”
朱元璋抬头看向眼前川流不息的人群,道:“你看,允熥进行了商贸改革,废除了咱立下的重农抑商措施,结果现在的场景你也看到了,咱大明的经济在腾飞,这说明了允熥的办法是对的。”
说到这里,他没有继续往下说。
不过,汤和却听读了他话中的意思,对于王朝的发展,朱允熥的措施和朱元璋的措施完全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下,若是朱允熥是对的,那么,毫无疑问朱元璋就是错的。
汤和沉思片刻,看着朱元璋道:“陛下,臣并不觉得您的措施是错的,只不过是侧重的方向不同罢了。”
“哦?”朱元璋收回了目光,看向汤和。
汤和继续道:“在臣看来,无论是您的重农抑商,还是允熥皇孙的商贸发展,这都没有错,其中的区别是一个稳健,一个更加的狂暴。”
作为一个旁观者,他清楚的看到了事情的本质,无论是重农抑商也好,商贸改革也罢,这两件事都是为了将大明变的更好。
但是,两件措施是都有要求的,在汤和看来,朱元璋的做法才是大多数人的选择,可能后面会一步步的尝试走朱允熥的商贸改革进行加速,但是,前期是一定要重农抑商来积攒底蕴的。
商贸改革看着是非常好,若是操作好了对一个王朝的发展也确实更快,可能一年就能抵得上重农抑商发展的十年八年,但是,这个做法事需要条件的,朱允熥现在是依仗着绝对的武力,去推进这个事情,这一点哪怕是朱元璋这个开国皇帝都做不到。
简单一点来说,商贸改革这个事情任何人都可以去做,但是,正如那么一句俗话说的,走得快容易扯到蛋,这个时候需要有足够的兜底措施,若不然的话,局面可就完全的崩塌了。
元朝后期崩塌,除了统治阶层没有想过要长久的占领中原之外,商贸的利益也是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点。
商贸的繁荣,带来的是经济的腾飞,这其中牵扯到的钱财是一个海量的数字,别的不说,这其中的利益,哪怕是朱元璋这个大明的开国皇帝都控不住,别看朱元璋晚年嗜杀,但杀归杀,那些氏族仍旧是没有屈服的。
影视剧中,皇帝高高在上,但是,真相是朝堂上永远都在博弈,皇帝可以杀一个朝臣,杀五个朝臣,杀十个朝臣,但是,那又怎么样呢?新上来的朝臣依旧不会和皇帝一条心,这就是氏族。
“狂暴吗?”朱元璋轻声自语,目光再次看向眼前繁华的街道上,满脸的感慨:“确实是挺狂暴的。”
不服不行,扪心自问,眼前这样的场景,就算是给他三五年的时间,可能他都做不到,而朱允熥仅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做到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