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小说 > 大宋悍臣 > 第123章 一片蓝海(一更)

第123章 一片蓝海(一更)(1 / 4)

晏殊一瞧宋绶脸上尽是纠结之色,又主动开口:

“其实我也不相信宋煊那个买卖,能够筹措到足够书院想要办各类事的银钱。”

几人都惊疑的看向晏殊,你不相信他方才还与他争论那么久的利益分成,搞得大家都很激动。

又听到晏殊洒然一笑:

“但我深知此子,从骨子里就是不会轻易服输的犟种。”

“倒是如此。”

范仲淹虽然与宋煊接触不多,但也足以对宋煊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他八岁开始就独立经商,在家乡置办下两间店铺供他生活,还养了几个人,平日里开销也大,我是信服他赚了不少钱财傍身的。”

“嗯,确实如此。”

宋绶也不得不承认宋煊在经商上的手段。

当日他们在勒马镇游览的时候,宋煊凉浆铺子生意挺火爆的。

至于他方才说的勒马镇就两家凉浆铺子,全都是他的,再无其他店铺,也是真的。

方才宋煊说的那话也并不是大话,至少不是信口开河,便已然佐证过他的经商实力了。

再加上初到宋城便迅速买下宅院,进了监牢,一连三天把本地最好的酒楼庆楼大厨请来,摆上两桌席面。

就宋煊如此豪气的手笔,手里没些家底,谁敢这么操持?

晏殊是觉得整个应天书院除了宋煊之外,大抵是没用几个人靠着自己,能达到经济自由读书的阶段,甚至还能不在乎自己花多少钱的主。

生活处于温饱挣扎线的学子以及家庭,始终是大多数。

要不然晏殊也不会想法子筹钱给在校学子们提供一顿饭食,让他们安心学习。

不至于时不时的就要断顿。

读书费神,身体再跟不上,就算考中进士,今后身体也容易患病,如何能为朝廷效力?

像范仲淹那样化粥而食的学子并不在少数,只不过范仲淹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其余人这样做,没有成功,只能成为了历史的一粒尘埃,并没有被特意记载下来。

科举考试虽然面向了平民百姓,但始终是一件耗费钱财之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一簇而就就榜上有名的,像柳三变、石延年那种经常落榜的人,才是常态。

因为目前而言,在北宋考上举人,朝廷并不会像朱元璋那样给与他们经济补贴,但是可以免除徭役和部分赋税,借此来减轻举人家庭的经济负担,间接减轻他们的负担。

大多时候也不会改变太多家庭的经济窘况。

同时地方上的乡绅可能在你前往东京参加春闱时候,资助你一些路费、食宿费。

除了出于乡党之间的抱团,更多是想要结交未来的官员,利益交换从来都是相互的。

许多人都不会像范仲淹、包拯一样直接拒绝,潜移默化就被搭上船了。

至于宋煊嘴里的肉蛋奶那种事,还是不要去想了。

大宋商业发达归发达,但能赚到大钱的始终是少数人。

百姓们处于饿不死的状态就已然是盛世了。

再有其余要求,那才是痴心妄想的理想主义,可遇而不可求。

晏殊虽久在朝廷中枢,但也没有脱离底层太久。

幼年的生活经历以及通过多年朝廷的官文洗礼,总归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大宋朝廷也是直接奖励中进士之人,是对其余人的激励!

最新小说: 掏空家产,资本家小姐去部队寻夫 拒绝攻略影帝后咸鱼爆红 我家侧妃是专宠 斩断情丝后,全宗门痛不欲生 官路:从扫黑除恶开始 权力巅峰:我老婆是京圈大小姐 修仙万年归来 假少爷被赶回农村带妻儿逆袭人生 重生之东北小城风云录 重生1977,从断亲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