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七十多年,搞了这么多次科举考试,也不过是两个半的“连中三元”之人。
那些考中单个三元,或者两个的,绝不是少数。
“十二郎,你可小心了。”包拯也是双手背后道:“我也准备的极好。”
“好好好。”
宋煊大步流星的往前走:
“一个个的都这么有底气,那咱们就考场上见,瞧瞧谁是真好汉!”
“嘿嘿嘿,走着瞧。”
这一次进入考场后,搜身的极为仔细。
因为贴经与墨义是最容易作弊抄袭的。
再加上参加考试的学子够少,总之都是有着极其充裕的事件。
宋祁批阅试卷,眼睛都看花了。
此时依旧是站在那里恪尽职守。
毕竟比他还累的应天知府晏殊,也在那里盯着。
宋祁叮嘱了宋浩几句,只要这三科不出大问题,他上榜是没什么问题的。
宋浩自是一脸感激的模样,没有眼前这个人的帮助,他还真是无法发挥出如此好。
十二弟就是过于孤傲了!
科举一道上,自是有许多艰难险阻的。
没有贵人的提携,你如何能顺顺利利的?
更何况他们之间还有亲戚这个身份,将来为官后自是会有着紧密的联盟,相互扶持才是最好的方案。
不过宋浩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奔着自己的考场而去。
“兴许十二弟再多遇到些挫折,便明白这许多世间的道理。”
殊不知宋浩完全是不了解他这个弟弟。
自幼在外打拼,白手起家闯出一片天地的人,会不明白这世间许多道理吗?
可终究是有些事情的原则是自己认定的,别人相劝也无法改变。
宋祁瞧着眉眼带笑的宋煊,在那里接受检查。
他当然知道晏知府亲自给他写了个甲上,而且其余考官连带着他同样是写了个同意。
关键是这帮学子当中,真是不争气!
没有一个人超过宋煊所写的诗赋。
宋祁就算想要有异议也没机会发作。
这小子的实力竟然如此强悍,上一次发解试他为何就没有通过呢?
宋祁想不明白。
因为按照他的理解,宋煊都有实力考第一了,那上一次无论如何都应该是榜上有名。
一个人在怎么努力,也不会比上次成绩好上太多。
如果宋煊这三科没有一科脱后腿,那这应天府的解元还真的非他莫属了。
宋煊坐在椅子上,开始在那里磨墨。
十道经义,三十道贴经。
在他看来完全没有什么问题。
刷刷刷的。
几乎是题一出来,宋煊便能答出来。
如此迅速,别说宋祁有些怀疑了,连晏殊都怀疑自己出的题目过于简单。
待到最后出场的时候,晏殊抓住宋煊询问:
“这次的题很简单吗?”
“晏相公为何这么问?”
宋煊有些不理解这位出题人的话,明明题挺难的,没听见众人都在哀嚎吗?
“我见你答题极为迅速,又十分正确,故而有所怀疑。”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