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范仲淹的成绩,众人可都是一眼都瞧出来了。
就是不知道这七十二人又有几人能够成功走到进士那一步。
无论如何,作为应天府知府的晏殊,都得夸赞一下范仲淹教导有方。
教化之功,对于文官而言,是一件极为重要,且最容易出成绩的考核。
“希文呐。”
晏殊摸着胡须笑了笑:
“书院此番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可是也要照顾一下应天府其他县学啊,你回去之后,便把心得写一写,如才方能让其余县学的学生也有机会上榜啊!”
“对对对,切不可藏私。”苏耆也连忙追了一句。
范仲淹连连摇头:
“诸位不可把功劳都放在我等身上,许多都是学子自己个想要学,想要考出一个好成绩。”
“若是学子连点自觉性没有,就算让状元去辅导他的功课,那也无济于事啊。”
范仲淹不揽功劳的品质极好,更是让在座的众人对他刮目相看。
“无论怎么讲,你范希文还是有功劳的。”
晏殊直接定了调子,应天书院能取得如此成绩,不枉他亲自前往宁陵县邀请范仲淹出山。
毕竟范仲淹是因为丁忧才来到宁陵县的。
人家在丁忧期间,日夜住在应天书院,且为之辛劳。
如今好不容易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如何能磨灭他的功劳?
范仲淹见晏殊如此说,他也就不在多说什么了,随即又指了指一旁紧张的王洙。
“便是他的班级里考中解额的人最多。”
“倒是少年英才。”
对于此人,晏殊也是有着极强欣赏。
否则也不会邀请他来书院教学。
此时的王洙自然不会清楚,他会与学生苏舜钦喝酒惹出事端来。
宋绶等人也是对王洙颇为正面的评价。
宋煊先是一首水调歌头使得宋城许多人都在传颂。
如今高中解元,又撒钱的行为,更是让许多百姓都念叨这个名字。
消息一出,用不着宋煊派人去邀请晚上有活动,就有主动带着贺礼上门拜访的。
总之。
你在科举一道上刚有点实力,并且通过考试展现出来了。
那你就会发现围绕在你身边的“好人”是越来越多的。
这种身边的“好人”,不同于宋煊用拳头把某些恶人被迫变成好人的手段。
大宋上下对于科举这件事,是极为疯狂的。
只要你考出了成绩,必定会成为人上人,巴结你的人络绎不绝。
尤其是宋煊这种考中解元,是及其有潜力的。
此时,就算十二书铺挂出了休息的牌子,依旧无法避免络绎不绝上门之人。
宋煊倒是没有出面,全由陶宏带着人应对。
主要是谢谢大家的好意,但是贺礼这玩意,宋十二是不收的。
谁要是硬送,那便是不妥的行为。
宋煊站在房间窗户边,瞧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一时间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十二哥,你笑什么?”
“我当然是在笑,大家对功名的渴望以及羡慕啊!”
宋煊给自己扇着扇子:“我总算是理解有些人会说身边都是好人的话了。”
张方平不解。
但他已经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