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快到教育局门口的时候,李龙看到顾晓霞从大门里出来,有两三个同事骑着自行车和她道别。
顾晓霞过路的时候那些同事还扭头看了一眼。
然后就看到李龙快步过来,把顾晓霞搀着一起过了马路。
“你咋来了呢?”顾晓霞没想到李龙回来的这么快,有些意外。
“我回来的早,去给他们买了些家具。哈里木和玉山江的孩子都在上学,在他们的炕桌上写字不方便,我就去木器厂买了些小桌子。
回来后又去了百货大楼买了些本子,明天一起送过去。”
李龙知道顾晓霞想知道自己在外面的情况,便细细碎碎的把能讲的都讲了。
连膘羊可能不够,哈里木他们去其他牧民家里问的事情都讲了,打狼的事情没讲,怕顾晓霞担心。
“那你明天还要早走吧?”
“嗯,早点过去,他们宰羊,我开拖拉机把能拉的都拉上,下午应该就能从山里出来,然后把羊拉到石城糖厂去。如果时间不够我就先拉回来。”
反正打狼不是现在,所以李龙也不急。
两个人一起边聊边走,一会儿就回到了大院子,这时候顾博远不知道从哪里走出来,也跟着走了进去。
院子里已经飘着酸汤面片的味儿了。这个酸用的不是醋,而是夏天做的洋柿子酱,味道非常的好。上面再飘一层绿叶子菜,大冬天真的就非常的诱人。
绿叶子菜是从后面玻璃房里摘下来的。那里面的菜大部分已经可以吃了。只是韭菜还比较细,才出苗不久,不能割。
其他的像小白菜,芫荽,芹菜都已经到了能吃的时候了。
小葱也有点细,等能吃至少到春节了。
李龙打算过两天摘一些送到队里去。这年头吃点新鲜菜真就非常的难得。
吃过饭后,顾博远拒绝了李龙送的提议,拿着手电背着手,慢慢的晃回去了。
晚上有点冷,但刚吃完热汤饭,身子是暖烘烘的,根本就不怕那点冷。
用顾博远的话说,当初零下三十多度,他们那些人住着地窝子,煤不够,大冬天去沙窝里挖红柳根梭梭柴也没怕过。
这点冷算啥?
李龙心想不稀罕听你们那光辉历史。
当然其实也是有些羡慕的。开创村子的这一代,当时经历的那些苦难,能吹一辈子。
吹到八十岁,那后辈也得乖乖听着。以后四小队近万亩良田,可都是他们从最开始的一点一点丈量开垦出来的。
杨大姐把厨房收拾妥了,便带着韩芳去了厢房,然后就听到她督促韩芳写作业的声音。
眼下有电灯,晚上写作业也不怕熏着眼睛,在杨大姐看来,这生活真就是比以前好百倍千倍了。
老家那边再次写来信,依然是要钱,并没有说丈夫地址的事情,杨大姐原来一直想着要赶紧找到丈夫的心也淡了。
她甚至连回去想问个究竟的心也淡了,觉得这么生活也挺好的。
这两年丈夫总归会回去一趟,就算婆家人再怎么瞒,自己从老家到北疆来寻亲的事情是瞒不住的。整个村子那么多人,那么多张嘴,瞒不住。
除非丈夫不想仔细打听。
杨大姐打算再往村主任那里打个电报。村主任那边总体上还算公正,想来如果知道丈夫的消息,是会回复自己的。
哪怕不回复,再写封信,至少如果丈夫回去了,问村主任的时候,村主任会说自己在北疆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