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静!”太宣道人忽然一声断喝,目光如电,望向这边。
“不论尔等之前是何来历,既入我太初山,便只是本门入门弟子。道师讲道之时,不得喧哗,不得交头结耳,违者当受戒尺三十下。”
苏昱打了一个寒噤,身子一缩,再不敢出声。
太宣道人看起来很不好说话的样子,他可不想做出头鸟!
太宣道人扫视四方,众道童纷纷垂首,眼观鼻,鼻观心,一动不动。
“武道修行,首自筑基而始,尔等有些已经历过筑基,有些则对武道一窍不通。不过,我太初山筑基之法别有不同,无论是否已经筑基,都须从头再来。”太宣道人语声洪亮浑厚,威严肃穆道。
“所谓筑基,乃是我道门之言,又称百日筑基,佛门称之定中修身,世俗谓之炼体。不论是何说法,要诀均在打通经脉,强神健体。”
“世俗界各类内外门拳法,桩功,均是为打通经脉而创,只有经脉畅通,才能以静功采天地元气,化生为自身内家真气。但我太初山筑基法却是别有不同,乃是以祖师所创先天太初拳将身神调整至完美状态,动中寻静,化生出一口先天真一之气。此气乃是人身先天性命之本源,修成之后,将来踏入打通人身三百六十处正穴,形成周天循环的后天炼气圆满之境,便可以此气为引,逆返先天,成就先天胎息之境,省下无数苦功。”
几个身形强健的小道童眼中精光一闪,显然对此很感兴趣。
接下来,太宣道人一一详解人身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和三百六十处正穴的位置,似乎是特意针对那些未有接触过这些武道常识的小道士。
苏昱前世虽然听说过这些名词,但是却毫不了解,连忙用心记忆。所幸他这具身体神思聪慧,似有过目不忘之能,只一个下午,便将诸多要识牢牢记在脑海中。
待到下课,已是黄昏,安排了苏昱的住宿,太宣道人便甩袖离去。
一众小道士嘻嘻嘻哈哈向前往斋堂吃晚膳,这会子功夫,苏昱已经和田小虎还有另外一个叫沈含章的小道士混得脸熟,甚至有意无意的打听出了许多事情。
太初山乃道门圣地,世外仙宗,膳食自然不同,都是精心炖制的上好药膳,可大补元气,增强体质,乃是专为百日筑基的入门弟子特制。
经过了解,苏昱得知太初山弟子入门皆是要统一进入百日筑基的筑基殿,筑基圆满后便要升入后天炼气的万法殿,修习静功及各种武艺,于万法殿炼气圆满突破先天就会依资质性情分别晋入太初九峰中,有资格研习太初山名震天下的三十六种神功。先天胎息之境有成,且所修功法达到一定境界,即可下山行道,于红尘中磨练身心,以求更进一步。
关于武道修行,他也打听到是由百日筑基始,至后天炼气,先天胎息,乃至化神宗师,天人元神……
到得天人元神这一步,已与常人所谓神仙无异,操纵天地,把握五行,元神不灭,更可托体重生,在这一方世界,也是真正的大人物!
太初山九峰之主,便是天人元神境的绝顶强者。
至于更其上的层次,沈含章等人也是语焉不详,不知其所以然。
不过苏昱却是记住了太强道人所言的“地榜”、“天榜”和“人仙”等词汇。
用过晚膳,和这一群同届的小道士东拉西扯了一会儿,苏昱便回到了自己房中。
道门尚朴,房中除了洁净被褥和一张床外别无他物,苏昱静坐了一会儿,便躺到了床上,心中思潮翻涌,只有自己方知。
思念,悲伤,徘徊,迷茫,自怜……
太初山位处太初道人以**力开辟的洞天之中,天上亦有日月星辰高悬,据说乃是门中前辈以无上神通自天外星海中摘拿而来。
此时日隐月现,星辰漫天。
窗前一缕银白若霜,在月光映照下,一张俊秀讨喜的脸上却满是黯然,两点晶莹悄然自眼角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