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皇帝的心腹,杨景辰当然不能在这种无关紧要的事情上违逆皇帝心意,按皇帝的意思,更改了钱嘉徵的任命。
又询问皇帝对其他人的任命,是否还有意见。
朱由检对这些人根本不熟悉,哪有什么意见。不过他因为京债的事情,知道进士任官需要花钱打点。想要获得好官职,就得花钱行贿。
为了杜绝这种行为,朱由检道:
“职位任命的事情,以后要按照成绩来,尊重个人意愿。”
“朕的想法是,把这些空缺的职位公布,让有资格任职的挑选。”
“成绩排在前面的先挑选,排在后面的后挑选。”
“让他们自己挑选能任职的官职,填写个人意愿。”
闻言瞪大眼睛,杨景辰实在想不到,皇帝竟然要这么做。
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情,不知会不会出问题。
所以他出于稳妥考虑,委婉阻止道:
“朝廷官职繁多,很多人无法分辨,任职时还有回避等制度。”
“而且明法科和明算科的混杂,还是两次考试,难以确定高低。”
朱由检不理这些理由,说道:
“他们分辨不清,你们就不会分辨吗?”
“按照京官外官划分,再分好繁缺、简缺。”
“另外,再把陕西、西南还有九边等地定为边缺,可以加一级外放。”
“那些人看到官职的分类和要求,自然知道该如何选。”
然后对于成绩高低,他说道:
“按照两次模拟考试的成绩排列,两次皆上榜的在前,名次相加数字小者先选,数字大者后选。”
“单次上榜者同样,如果名次相同,第二次模拟考试的先选。”
“明法科和明算科名次相同的,明法科先选。”
“把这个任职名单作废,公布空缺官职,把有资格任官的排列顺序,让他们三日后选官。”
这么清楚的交待,杨景辰再也没有劝阻理由,只能按皇帝的要求办。
同时在心中安慰自己,这些九品官职任命出了问题也不大,不用过多操心。
但是他没想到的是,为了让这件事情形成制度,皇帝让他写奏疏,把之前所说的选官方式,定为新官选任办法。
这让杨景辰心中一震,知道皇帝的用意不在这次官员任命,而是看上了新科进士。只要这个选官法办得好,皇帝就会在任命进士时推行。
他这个写奏疏的人,就要负责推广新的选官方法:
『这是要改变掣签法,应该如何是好?』
心中想着这件事,杨景辰思索这个选官方法对吏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