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上任以来,颇是感觉疲累。”
当今皇帝真是仁慈,让他们所有人都有资格当官。
对大明的人来说,当官和不当官,完全是两种概念。
要以“崇祯以后还不收手”的名义,严惩贪腐官员。
不过,在经过数日考虑后,朱由检最终决定,国会的事要当众宣布,免得自己后悔。
至少地方的胥吏,不敢欺负官员的家人。
虽然不知道这样的效果如何,朱由检仍然打算,在官场推进新风气:
『重制礼乐,移风易俗。』
事实上,是否当众宣布这件事,他心中有过犹豫。
“房卿无论如何,要坚持到任满。”
这让朱由检意识到,房壮丽真的是不想干了。自己强行留着,反而可能误事。
“再说了,朕去年就说过七十以上一次任职一年。”
有些参加明法科和明算科考试、却没有参加静坐的举人,在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急忙赶到承天门,看自己有没有上榜。
“为表朕之恩遇,所有举人,允许去边疆和海外任官。”
“士子若有建议,可上疏通政司,也可在国会提议。”
“署理部事的人选,就由房卿推荐吧!”
“但是今后再做这样的事,必须经过卫尉寺审批,以免影响治安、影响朝野秩序。”
可以说,正是因为磨勘法,朱由检才敢大规模增加低级官员,用很低的俸禄,授予很多人官身。用低级官员取代吏员的事情,他一直在推进。
朱由检闻言皱眉,说道:
“房卿是有什么为难吗?”
如今,这些举人在他的操纵下,通过静坐展示了力量,帮自己震慑住朝堂大臣。朱由检为了表明对他们的恩遇,在听到房壮丽的汇报后,当即就下令道:
众多举人听到,又是山呼万岁。纷纷觉得当今皇帝重视士人态度,真是一位明君。
要让他们知道,如果不配合的话,会有很多士子,能取代他们的官位。
这些日子他没有让人在报纸上讨论国会的事情,而是用天启皇帝的葬礼转移朝野的注意力,其实也出于这个担心。
房壮丽听着皇帝这番话,心中却是苦笑。他早就知道自己不是皇帝的心腹,吏部尚书的职位只是临时的。
毕竟国会筹建的事情,必然会交给他。明堂规制如何,要符合大明礼乐。这些在重制礼乐时,都要通盘考虑。
做出这些指示后,朱由检正打算起身去见士子,忽听房壮丽道:
只是看房壮丽的想法,他似乎觉得朝堂上风波太多,退缩之意明显。
朱由检虽然知道这是官场上的惯例,却仍打算通过处置阮大铖,警示其他官员。
却不知朱由检对官员仁德,仅限于配合的官员。如果有官员在重制礼乐的过程中故意使坏,他在处理的时候,就不会这么仁慈了。
事实上,这些举人在发现皇帝站在城楼上的时候,就有一些想要起身下拜。
虽然他觉得这件事可能性不大,但是无论如何,要储备些人才。
“从军十年以上、且立下年功者,允许转任文官。”
“朕还打算房卿致仕之后,负责主持资政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