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禄寺因为举办宴席,前些日子没少佥商。那些遇到的人,此时都在抱怨。
尤其是和内府监的采购对比,这些人纷纷认为,皇帝的本意是好的,内廷执行得也不错。是那些衙门的官吏,对皇命阳奉阴违。
此时,很多店家羡慕的,就是皇宫的供应商。虽然皇宫采购时要求很多,但是付钱时却很大方。所有的账都从顺天银行走,根本不会拖欠。
尤其是有了皇商的招牌后,会受到卫尉署的保护,不但地痞流氓不敢侵扰,衙门的官吏也很少打扰他们——
佥商采买的事情,他们是再没有遇到过。
所以一些商家想到内府监举行的采购招标,心里就忍不住后悔。恨自己当时不积极,没争取皇商资格。
想到内府监每季都要举行招标,他们已经打算好好琢磨上面的要求,争取在下一次招标时,能够成为供应商。
一时间,光禄寺茶汤的话题,很快转为对朝廷官吏的抱怨,以及对皇商的艳羡。认为在京城想要做好生意,就得成为皇商。
尤其是抄报行的遭遇,他们更是羡慕得不得了。那些报房被内府监入股后,只要经营上没问题,完全可以说是与国同戚。
更别说京城的报业,明眼人都看出在大爆发。各种报纸如雨后春笋,纷纷都在冒出来。
在场的商家多有对此羡慕的,甚至想开办报房。不过在打探之后,他们又放弃了这个念头。
因为现在的报业,已经实行准入制。想开办新报房要经过协会认可不说,还要由礼部出版厅审核、工部商务司注册商标、锦衣卫舆情司认可……
不是手眼通天的人,根本做不来这些。
但是那些手眼通天的人,直接花钱购买报房的股份就行了,根本没必要新办。
所以在报业大爆发的当下,新开办的报房,反而非常的少。
只有几个报房易手,背后换了东家。
这些业内的事情,张溥听得津津有味,对京城的报业更加关注起来。
从光禄寺茶汤这件事,还有京城人对报纸上内容的讨论,他已经明显感觉到:
掌控京城舆论的不是生员,而是这些报纸。
他想要在京城获得和江南一样的影响力,就得在报纸上取得影响力。
现在,他打算先写几篇稿子,成为知名撰稿人。
回到太学之中,张溥就开始写文章。正当他在奋笔疾书时,一阵喧哗声传来,一人推门而入,大笑道:
“天如兄,怎么来了京城也不告诉我?”
“让我一阵好找!”
却是结束殿试的张采,听人说张溥进京成为恩贡太学生后,急忙找了过来。
张溥见到张采,顿时心中大喜,拱手向他说道:
“受先兄正在参加殿试,愚弟不敢打扰。”
“打算再过几日,去兄长那里拜见。”
“如今要提前恭喜兄长,将要成为进士!”
张采听着他的话,脸上故作不悦,说道:
“你我生死至交,还说什么拜见。”
“总不会因为我中了进士,你就客气生分吧!”
张溥不敢这么说,但他心里确实有这个担忧。因为中进士后不和以前的故友往来,那是时常发生的事情——
“贵易交,富易妻”,这可是《资治通鉴》的名言。